“無”的意義--樸心玄覽中的道體論形而上學

“無”的意義--樸心玄覽中的道體論形而上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學齣版社
作者:李孺義
出品人:
頁數:422
译者:
出版時間:1999-12
價格:21.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20030279
叢書系列:貓頭鷹學術文叢
圖書標籤:
  • 哲學
  • 道傢
  • 古典文學
  • 無極
  • 2009.04.25剛讀完
  • *北京·人民文學齣版社*
  • 道體論
  • 形而上學
  • 樸心玄覽
  • 哲學
  • 中國哲學
  • 道傢
  • 玄學
  • 存在
  • 本體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老莊哲

學中的“無”的意義的

探解,係統而深入地研

究瞭中國古代哲學中道

體論形而上學的思想內

涵及其價值取嚮,並比

較瞭其與西方現代哲學

旨歸的異同,是一部具

有獨創性的學術專著。

著者簡介

李孺義,1953年11月齣生,湖北省丹陽

市人,大學本科文化,副研究員。1982年元

月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留校任教兩年後調

入武漢市社會科學院工作至今。著有《馬剋

思恩格斯人類學思想發展概觀――從〈萊茵

報〉時期到四篇“人類學筆記”》、《馬剋

思東方社會理論與一般曆史哲學探略》、

《論“心齋”》、《論“卮言”――道體論

形而上學的語言觀》、《論“玄德”――奠

基於實踐理性上的道體論形而上學》、《論

“真人”實踐――道體論形而上學的主體性

相》。

圖書目錄

目錄
引論
第一章 “文”的自覺與“人”的形上話題
一 道傢哲人的“人文悲懷”
二 繼“周文”來而又絕“周文”去的
“人文”話題
三 人的形上話題的道體論路嚮
第二章 道體論形而上學難題的結構分析
一 道體論形而上學的基本問題
二 心、言一體的“能―所”結構
三 心、言一體的“思域語境”
第三章 知性的破産:道體無明
一 “建常”:道體論思域語境的名相化
二 “道術裂”:道體論的三大“存在論”
悖論
三 “不可道”:言說“能―所”結構的
瓦解
第四章 知性的再度破産:心體無明
一 心體的自省:“自我”的發現
二 “我思”之“我”不可得
三 “我思”之“思”的“非自在”
第五章 道體論形而上學的“德性價值論”底色
一 “辯無勝”與“知止”:由知性的不完備到
人生有限性的貞認
二 “安命”與“復命”:命運的自覺與
自覺的命運
三 “無思無慮始知道”與“有真人而後
有真知”
四 “無”之意義的初始領悟
第六章 純粹心體:“心無同一”的心齋之路
一 意嚮性懸解:在智的批判中貞問純心
二 綻開於“心無同一”中的“無”的意義
三 “靈颱有持”:內在意嚮性的自我貞定
第七章 主體存在“無待性”的價值覺識
一 由“我”而“吾”:無待主體的發現
二 無待主體的“應然”的價值覺解
三 “無”的意義:存在的無待性
第八章“立德明道”:綻開於“行 在同一”中的道德原理
一 “智徹為德”:由純心到德性
二 “損之又損”:由“心 無同一”到“行在同一”
三 “立德明道”:道德的命意
四 “無”的意義:作為道德之質的“無為而無不為”
五 純粹實踐理性的三條基本原理
第九章“天放”自由主體:“真人”的性相
一 “命曰天放”:人的存在的自由本性
二 自在自為:在無色與形色張力中的“聖”
三 恒常質樸之性:“貴我而不失於變”的道德命體
四 內真 上善 至美:自由主體的價值存在
五“獨有之人”:自由主體的人格世相
第十章 麵嚮虛靈的真實:“眾妙之門”與“不言之言”
一 “眾妙之門”:通嚮“虛靈的真實’的覺知結構
二 無言的心緣神契:道體論形而上學語境的本己性
三 “卮言日齣”:“言無同一”的不言之言
第十一章 無的意義的歸旨(一):“道法自然”
一 在“不是什麼”的“無”之否定性
意義上詮證的“道”
二 在“隻是自己”的“無”之肯定性
意義上詮證的“道”
三 “道法自然”:存在的本真在於
自性律動
第十二章 無的意義的歸旨(二):“道生萬物”
一 “有生於無”:自性緣在的生生徼嚮
二 “萬物生於有”:無處不在的絕對
能在性
三 “命體”之“正”:道體的“價值”
意味
第十三章 自我的眷注:道體論與存在論的
比較視域
第十四章 殊途同歸的玄慧:從理性的幻相到道德
價值論的歸趣
一 在“自我”之“唯一性’中為“形而上學”揭迷
二 由“自我”的“不可知”的理性幻相所綻
開的“智的直觀”
三 在理性批判的殊途上同歸於由“觀”而
“德”的話題
四 在道德價值論中完成“先天綜閤判斷”的
終解
五 自由主體:道德命意上的共同話題
六 附:以“有限”取代“應當”且與老莊
無緣的“此在”
第十五章 自我的純粹意嚮性:“現象學懸置”與“心齋”
一 “先驗主體”:康德的遺産與鬍塞爾先驗現象
學之主題
二 “本質直觀”與“無欲之觀”以及“懸置”
與“絕棄”
三 基於“直觀”的本體論眷注:“意嚮性”與
‘有欲之觀’
四 同趣的純粹自我所展現的意義與價值
關懷的異趣
第十六章 評價:形上眷注的主體自覺與文化偏至
一 義理係統的檢視
二 方法係統的檢視
三 價值錯位的文化偏至及其啓示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用詞晦澀,意義並不深

评分

研究老莊道學的上乘之作。

评分

用詞晦澀,意義並不深

评分

徹底改變瞭我對老莊的哲學的看法

评分

用詞晦澀,意義並不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