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女儿》描述了1960年代的人们的成长历程。女作家虹影用朴实的语言,极其切近地恢复和再现了那一代人的成长经验。小说的主人公“六六”(“我”),出生于1962年的重庆,那是大饥饿的年代。她是双重饥饿(“食饥饿”与“性饥饿”)的产物,是靠“一根扁担两根绳子”挑着家庭重担又饥又累的母亲和另一个只拥有一副贫穷的肩膀的年轻男人的私生女。因为这一特殊身世,她失去父爱。在没有粮食也没有爱的饥饿中,少女让“历史老师”的性充塞于自己的身体,以填补那一恐怖的、虚无的、绝望的饥饿的深渊。
虹影,1962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1981年开始写诗,1988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你一直对温柔妥协》、《玉米的咒语》、《辣椒式的口红》等多部;散文集《异乡人手记》,诗集《天堂鸟》、《伦敦,危险的幽会》等。代表作有《k》、《女子有行》、《饥饿的女儿》、《伦敦、危险的幽会》等。
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我的心理低潮期.我的心仿佛笼罩在巨大的山城下.总是沌重茫目.我跟朋友说.我也许是该属于重庆.我喜欢的电影.书籍.女人.都跟它有莫大的关联. 《时有女子》是没故事.像在侦探一部电影.看到更多的流动画面.而你仍然可以觉得它就是一块梦.讲述一个非凡人的故事.纵...
评分 评分有一个发小给我说过,如果让她重新过一遍13岁到23岁的日子,她不愿意,尽管那是似乎很重要的“少女时代”。 我的回答与她一样。 我是因为那太表涩和太可怕的自以为知道和明白的无知。 至少在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那一段时间是无助、茫然和手足无措,不懂应对日...
评分把手放在乳房上。 按到强大的心跳。 脂肪底下的饥饿感,掩埋得如此之隐秘。 你有没有感觉到。 十五岁那年,一个人回重庆。站在江北早儿坡的小堰塘旁边,四面八方是潮湿的炎热的地气。这里十年前曾经淹死过一个畸形的酱紫色男婴,看见过他的孩子信誓坦坦的说他有两个小鸡鸡。一...
受伤之魂,平淡之笔。
评分写的家乡,读来特别亲切。
评分心理描写很虐心
评分不断让我清醒
评分在大陆的作家群里,虹影似乎是个空白。但她的知名度在台湾和海外却恰恰非常高。文字被译成了多国语言。可能因为她写的东西,太苦了,太戳中一个时代的荒诞与恐怖了。关于这本书,她说是对于十八岁那年百分百真实的刻写,应该是一个作家,在她成熟的时期对过去的省思,简直是呕心沥血地在回忆了。看这本书是很沉重的,因为有太多的贫苦、孤独和绝望,连最基本的家庭的温暖,也在人性变态的年代被扭曲和毁灭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