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女儿》描述了1960年代的人们的成长历程。女作家虹影用朴实的语言,极其切近地恢复和再现了那一代人的成长经验。小说的主人公“六六”(“我”),出生于1962年的重庆,那是大饥饿的年代。她是双重饥饿(“食饥饿”与“性饥饿”)的产物,是靠“一根扁担两根绳子”挑着家庭重担又饥又累的母亲和另一个只拥有一副贫穷的肩膀的年轻男人的私生女。因为这一特殊身世,她失去父爱。在没有粮食也没有爱的饥饿中,少女让“历史老师”的性充塞于自己的身体,以填补那一恐怖的、虚无的、绝望的饥饿的深渊。
虹影,1962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1981年开始写诗,1988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你一直对温柔妥协》、《玉米的咒语》、《辣椒式的口红》等多部;散文集《异乡人手记》,诗集《天堂鸟》、《伦敦,危险的幽会》等。代表作有《k》、《女子有行》、《饥饿的女儿》、《伦敦、危险的幽会》等。
很多年前就看到了这本书,因为封面实在不合胃口,只匆匆翻看几页没舍得花几十块钱买下。 许多年之后的今天,看见了《饥饿的女儿》再版,首先从封面来看,比许多年前的版本要悦目的多。于是,毫不犹豫的收回。 只看了一眼便被内容深深的吸引住,连续几个晚上,这本书算是今年...
评分虹影看起来依然那么漂亮,没有想到她也差不多五十上下了,和我母亲差不多。 两次读《饥饿的女儿》,都是一口气读完。可能这样的小说更适合学历史的人来读,那种厚重,那种真实,再过几年就会变成一种荒诞。很难想像那就是生活本身,但这的确不仅仅是小说,而是一个人的半生历...
评分简摘: 1. 《红岩》主要作者之一罗广斌 http://baike.baidu.com/view/315572.htm “这地方(白公馆和渣滓洞)的烈士名单经常改变,‘文化大革命’翻出不少烈士原来是叛徒,民主党派的人不算烈士,后来又说没有叛徒,全是烈士,审查死人比活人还难。取材于此的革命小说《红岩》...
评分我素不善起题目,这个题目是《饥饿的女儿》的跋的题目,我觉得看完这个故事也有同感,遂借用。大概一年多前,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虹影的《饥饿的女儿》。现在我已经完全回忆不起那文章写了些什么,只知道,我(非常奇异地)立刻就被这书吸引了,并开始大街小巷地跑书...
评分把手放在乳房上。 按到强大的心跳。 脂肪底下的饥饿感,掩埋得如此之隐秘。 你有没有感觉到。 十五岁那年,一个人回重庆。站在江北早儿坡的小堰塘旁边,四面八方是潮湿的炎热的地气。这里十年前曾经淹死过一个畸形的酱紫色男婴,看见过他的孩子信誓坦坦的说他有两个小鸡鸡。一...
只要想到前不久趙毅衡來過學校,前天虹影又來過,再在書裡看到這位“姓趙”的詩人(老師介紹:就是那誰前夫嘛)就出戲…(聶華苓、虹影)
评分大约也没有几年前,已忘记了阅后情绪。
评分不错,那种生活状态与人生~
评分成长经历
评分不断让我清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