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政治與國傢認同

清代政治與國傢認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劉鳳雲(編)
出品人:
頁數:871
译者:
出版時間:2012-3-1
價格:16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3079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清史
  • 新清史
  • 曆史
  • 國傢認同
  • 明清史
  • 政治史
  • 中國近代史
  • 政治學
  • 清代政治
  • 國傢認同
  • 曆史研究
  • 政治製度
  • 中央集權
  • 文化認同
  • 國傢建構
  • 清代史
  • 社會結構
  • 治理模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清代政治與國傢認同(套裝共2冊)》主要內容簡介:2010年8月9日至11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主辦瞭“清代政治與國傢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美國、日本、德國及中國兩岸三地的近60名專傢學者,就如何超越傳統的政治史研究、重構清代政治史的認識體係進行瞭探討,並從滿人主體性與對滿漢文化交融狀態的考察齣發,理陸迴應瞭“清代的國傢與民族認同”等“新清史”的重要話題。《清代政治與國傢認同(套裝共2冊)》即是此次會議的論文輯集,分為7個部分,一共44篇文章,不僅打開一個全新的政治史研究的視野,激發瞭學界對“迴歸政治史”的強烈企盼;而且對問題意識的構建、對學術思維的磨礪,以及在學術理念與方法的突破上,都提供瞭很有價值的參考。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上冊
序言——劉鳳雲 / 1
第一部分 對“新清史”的
再認識:清朝的國傢與民族認同
關於“新清史”的幾個問題——歐立德 /3
清朝滿人的“中國認同”
——對美國“新清史”的一種迴應——黃興濤 /16
國傢認同:清史研究的新視角——常建華 /35
清代的帝王廟祭與國傢政治文化認同——黃愛平 /62
作為民族認同符號的黃帝
——被創造的傳統?——王馬剋 /76
對從民族到國傢曆程的理論反思
——兼論“滿洲”的意義——祁美琴 /111
漢族空間與民族處所——貝杜維 著 董建中 譯 /125
超越“漢化論”與“滿洲特性論”:清史研究能否走齣
第三條道路?——楊念群 /131
被譯介的“新清史”
——以“族”為中心的討論——定宜莊 鬍鴻保 /145
清朝史中的八旗研究——劉小萌 /156
第二部分 政治製度
與權力結構:國傢的秩序化管理
清前期“屬州”考 ——華林甫 /169
“年選”考述——董建中 /215
清太祖時期設部事實考——趙誌強 /237
晚清《外務部大臣年錶》訂誤——何瑜 趙濤 /252
製度執行與資源環境基礎
——光緒時期盛京圍場捕牲定製的睏境——趙珍 /272
清代外藩濛古捐納——寶音朝剋圖 /290
清代科道“風聞奏事”權力的弱化及其政治影響——劉文鵬 /299
試論雍正朝的開戶政策——孫靜 /314
第三部分 國傢與社會:權力控製
從北京廟會看清朝的統治政策——賴惠敏 /329
“私欲”與“冤抑”共存:對清代京控的再思考——李典蓉 /364
清初社會傳聞與皇權乾預——闞紅柳 /392
晚清的衛生行政與近代身體的形成
—以衛生防疫為中心——餘新忠 /404
下冊
第四部分 官僚與政府:國傢行政模式
康熙帝“養民蠲租”與寬大政治述論——張傑 /441
政治理念與政府行為之間:乾隆朝錢塘江海塘修築的
政治史解讀——和衛國 /449
兩江總督與江南河務——兼論18世紀行政官僚嚮技術官僚的轉變——劉鳳雲 /464
第五部分 思想與文化:
理想政治的建構與政治文化的投影
大臣之道——王船山史論、經解對政治實踐之思考——謝茂鬆 /489
法天之宮:清儒考證明堂的政治
文化史意涵——鬍明輝 著 董建中 譯 鬍明輝校 補 /529
淩廷堪的正統觀——張壽安 /564
清末中國吸納經濟學路徑考——以梁啓超為中心——森時彥 /580
書寫中國——明治時期日本“支那史”、東洋史教科書的中國敘述——黃東蘭 /601
神秘的語言和溝通——19世紀四川袍哥的隱語、身份認同與政治文化——王笛 /632
“漢奸”考辯——吳密 /648
忘國?入國籍?國際婚姻、國傢認同與文化匯流:
清末民初的中西聯姻問題——鄧津華 /665
第六部分
區域研究的路徑
“不清不明”與“無明不清”——明清易代的區域社會史解釋——趙世瑜 /675
太平天國時期浙江包村慘案研究——劉平 梁傢貴 /695
從山地到沙龍——茶葉種植與中國政府——濮德培 著 韓昭慶 譯 /716
“苗例”:清王朝湖南新開苗疆地區的法律製度安排與
運作實踐——黃國信 /734
第七部分
曆史敘事與反思曆史
褒揚王朝之死難者:19世紀中國的
悼念活動——梅爾清 著 張婷 譯 /755
康熙皇帝首次南巡與文武價值觀念
之間的對立——張勉治 著 劉文鵬 王玨 譯 /761
清代史學傢為何接受李岩的故事?——戴福士 /781
晚清山東的攘夷運動——森紀子 /802
金川之役的另類解讀——高王淩 /810
英國兩次派遣訪華使團的舉動——曹雯 /835
西方史料所記載的趙昌——金國平 吳誌良 /853
後記——董建中 劉文鵬 /86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比《清朝的國傢認同》那本好很多。。不過這兩本名字要不要這麼像啊!沒有辨識度啊親

评分

劉鳳雲老師主編的,水準保證

评分

當年新清史的入門書之一。

评分

比《清朝的國傢認同》那本好很多。。不過這兩本名字要不要這麼像啊!沒有辨識度啊親

评分

最近是“認同”的腦殘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