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1885-1967),中國散文傢,翻譯傢。原名櫆壽,字啓明,晚年改名遐壽,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運動時人北京大學等校教授,並從事寫作。論文《人的文學》《美文》,新詩《小河》等在新文學運動中均有重大影響。所作散文,風格衝淡樸 訥,從容平和。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麵,尤其鍾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收文約60篇,包括《苦雨》《日記與尺牘》《死之默想》《若子的病》《學校生活的一頁》《故鄉的野菜》《大人之危害及其他》等。
本来以我小资小清新的逻辑以为起“雨天的书”这个名字的书应该写的也是些小情小调,小文小曲。真是低估了鲁迅他兄弟。 都是杂文,时政杂文。虽然有些在今天看来依然不违时,但是总是有着一层隔膜。毕竟现在的思想,我的思想,看这书里的文章不会再有当时那种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
評分 評分雨天最爱做的两件事:发呆和看书。 周作人的散文以闲适著称,虽然里面不缺乏见解甚至是批评。这些恬淡自如的文字,与同时代的小品文具有同样的血统,即在貌似轻描淡写中蕴藏沉厚的情感,甚至是不能承受生命之轻重的厚实感。 事实上,真正让我感受深刻的,倒不是里面思索多么的...
評分知堂《雨天的书》记 知堂此本,间有名篇。杂致故实,文多性灵,初悦其文辞之胜也。而以《秉烛谈》《秉烛后谈》之类参之,则笔记书钞之妙未臻也。知堂游弋学问与文学间,独有面目。余可寖得者,非特文事,实关乎途径。盖文辞之好,人各能为。剪裁之妙,独凭学力。睿思摘补,巧验...
評分“彆的不說,我在北京彷徨十年,終未吃到好點心。”
评分四星給前半本
评分很舒服
评分“彆的不說,我在北京彷徨十年,終未吃到好點心。”
评分相比《談虎集》,此書成冊不過晚瞭6、7年,但知堂先生的思想已經從激進轉為中庸,從偏愛西方而轉為護衛東方瞭。而書中先生所顯示齣的毫不掩飾的對日本國的愛大概又要成為"愛國誌士"的抨擊之的的。整本書,可以以"清淡"來形容,正如先生所喜好的茶水一般,又或是"茶漬飯","非由窮睏即為節省"…是有苦意的。先生在這本書中,偷偷摸摸地貫徹著一種自己所喜愛的生活的藝術。無論是《北京的茶食》還是《苦雨》,都有一種若隱若現的生活氣息。而諸如《沉默》這類則是直直言理的瞭…言理亦未曾忘錶誌。也有像《上下身》、《蒼蠅》這類的諷刺性較強的文章。當然,《談虎集》中,我最喜歡的由細入微的文章也有,如《若子的死》。從《雨天的書》中,多是讀齣一種"不爭"和"無為"之氣的。而通讀下來,又頗覺陰悶,於是那便是如同雨天的漫步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