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於梨华 台湾 臺灣文學 於梨華 女性 台北 爱情 女性與家族小說
发表于2025-01-08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1965年出版。1967年台灣嘉新文藝獎
不同時代的留學生有各有不同的身影,作為5、60年代最早赴美留學的那一代作家,於梨華的小說首開了留學生文學的先河。 白先勇在《流浪的中國人——台灣小說的放逐主題》中,稱旅美作家於梨華為「沒有根的一代」的代言人
書中主人翁-天磊說:「Gertrdde Stein對海明威說你們是失落的一代,我們呢?我們這一代呢,應該是沒有根的一代了吧?」
這種寂寞與苦悶並非只有牟天磊一個人有,不管在美國的,還是在台灣的,他的同代人都有。--美國不是故鄉,台灣不想回,大陸又回不去……
1950年以後的台灣,到美國留學深造成為青年一代最高的理想,特別是1962年修訂<國外留學規程>出國門戶大開,留學熱潮達到顛峰。1979年開放出國觀光,廢除出國需有就學、探親、商務等事由等限制,以前要申請護照可真是困難重重。 (以前國人出國目的均以留學、商務考察或依親、探親為主,以觀光為出國目的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書中的意珊,結婚是她出國唯一之路。
2000年2月,於梨華在《文訊》雜誌發表《35年後的牟天磊》藉由牟天磊暢談許多教職生涯的心境。文中還是沒有交代牟天磊的現況,「沒有替牟天磊決定命運是尊重,只是把他的故事告訴你,沒有權利替他決定命運。」 對於書中角色(不帶她出國就不結婚的意珊),她說:「我也會同情意珊,因為她在小島上待得太久想出去看看天地。」
作者於梨華浙江省鎮海縣人。1931年生於上海。抗日戰爭前,因父親職務的關係,舉家遷到福建省。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家開始了漫長的流浪生活,最後定居於四川省成都。抗戰勝利後,全家先回到上海,然後返回鄉下居住。1947年底因父親派到台灣接收糖廠,第二年於梨華也去台並轉學到台中女子中學。她在台中女子中學讀書時就開始了寫作,她的第一篇文章是評論沈從文的《邊城》。
1949年於梨華考入台灣大學外文系,後轉到歷史系。在大學讀書時仍不斷寫作,初期的小說大都發表在夏濟安主編的《文學雜誌》上,因此在同學中頗負文名。1953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同時九月赴美留學。一九五四年入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攻讀新聞系。1956年獲碩士學位同年。1965年任教於紐約州市大學奧爾巴巴分校,講授中國文學(英譯中國文學選講、英譯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報章雜誌選)、中文會話、中文寫作等課程,並從事創作。1968年搬至紐約上州州政府所在地奧本尼(Albany),即在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執教,兼任教中國現代文學。1977 - 1978年任該校中文研究部主任。1993年退休移居舊金山灣區。
时而感悟…
评分时而感悟…
评分时而感悟…
评分时而感悟…
评分时而感悟…
读最好的大学,然后去美国留学。这是八十年代台湾学生的目标,也是现在全体国人的求学目标,但是求学路上并不是像家书里面写的那样风光,同样也伴随着郁郁不得志与乡愁。也许会后悔当初不该选择这一条路,但是,我想再给次机会让他选择,他肯定也会选择去美国的吧,为了那颗不...
评分每一寸的落寞,都化了层层的苍凉。桃红配葱绿,那是张爱玲式的;在这里,说不上为什么,仅是一个人,一种思绪,一个无家可依的状态,便是满斗室的苍老,藏在眼里,长在心里,长成年久不易洗掉的厚垢,透着倚老卖老却又实在无奈的苦楚。 “一个人要感到一点苍凉,才能体会出人生...
评分一位留学美国十年后,回到台湾的博士,依旧未能找到心目中的“家”,还是被一种孤独和寂寞感所围绕。同时,他有要面对父母希冀他留在美国光宗耀祖,而通信多年的女友也要他回到美国才和他结婚;但是另外一方面,他的台大教授又希望他留在台湾一起办文学杂志,他自己也有此意,...
评分每一寸的落寞,都化了层层的苍凉。桃红配葱绿,那是张爱玲式的;在这里,说不上为什么,仅是一个人,一种思绪,一个无家可依的状态,便是满斗室的苍老,藏在眼里,长在心里,长成年久不易洗掉的厚垢,透着倚老卖老却又实在无奈的苦楚。 “一个人要感到一点苍凉,才能体会出人生...
评分读最好的大学,然后去美国留学。这是八十年代台湾学生的目标,也是现在全体国人的求学目标,但是求学路上并不是像家书里面写的那样风光,同样也伴随着郁郁不得志与乡愁。也许会后悔当初不该选择这一条路,但是,我想再给次机会让他选择,他肯定也会选择去美国的吧,为了那颗不...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