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代的音樂

我們時代的音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 羅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國著名作麯傢,在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音樂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繼承瞭巴赫、莫紮特和貝多芬的音樂血統,在鋼琴音樂、抒情歌麯、室內樂、協奏麯和交響樂等方麵都有豐碩的成果,為音樂的形式和內涵帶來可貴的創新。舒曼在音樂評論方麵更是發揮瞭舉足輕重的作用,所創辦的《音樂新期刊》在當時的音樂界影響廣遠;他的著作《音樂與音樂傢評論文集》更是成為作麯傢論音樂的經典之作。

譯者簡介:馬競鬆,在多倫多大學獲得碩士與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多倫多大學及其他院校,講授中國文學和語言,同時從事翻譯工作。齣版有學術著作《文學是心與道的交融》和譯著《情感的理趣》等。

出版者:灕江齣版社
作者:(德) 舒曼
出品人:
頁數:320
译者:馬競鬆
出版時間:2013-7
價格:3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075601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音樂 
  • 羅伯特·舒曼 
  • 德國 
  • 隨筆 
  • 舒曼 
  • 文化 
  • 藝術與音樂 
  • 美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根據舒曼在1831-1854年間所寫的音樂評論編選而成,按照年代編排,涉及舒曼同時代的音樂傢如舒伯特、門德爾鬆、肖邦、柏遼茲、李斯特等眾多人物,充分體現瞭舒曼在音樂創作、審美和教育等多方麵的真知灼見,以及他過人的想象力和文學纔華。本書同時收入舒曼和剋拉拉不同時期書信十餘封,便於讀者深入瞭解舒曼的精神世界。本書既是19世紀上半葉風起雲湧的浪漫音樂時代的寫照,也是傑齣音樂思想的薈萃,對於專業和非專業的讀者,都是一份寶貴的音樂文學財富。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翻译极为蹩脚,试摘如下: “......我过去常常从山坡上蔑视它,我在想,贝多芬不安的眼睛是如何必定游离到遥远的阿尔卑斯山脉的,莫扎特如何必定已经梦幻般地追随多瑙河的路线,在芦苇和树林中迷失方向,海顿老爹如何必定已经仰视了圣斯蒂芬教堂,对塔尖的令人晕眩的高度...  

評分

1839年,29岁的舒曼来到维也纳,特地拜访了舒伯特的墓地,回家的途中又特意到舒伯特的哥哥家造访,看到了舒伯特生前的作品,激动得浑身发抖,回家后他将其中部分遗作整理出来,以《遗物》为题发表在他当时主持的《音乐新报》上,以后又不止一次的把舒伯特的遗作整理发表出来,...

評分

1839年,29岁的舒曼来到维也纳,特地拜访了舒伯特的墓地,回家的途中又特意到舒伯特的哥哥家造访,看到了舒伯特生前的作品,激动得浑身发抖,回家后他将其中部分遗作整理出来,以《遗物》为题发表在他当时主持的《音乐新报》上,以后又不止一次的把舒伯特的遗作整理发表出来,...

評分

翻译极为蹩脚,试摘如下: “......我过去常常从山坡上蔑视它,我在想,贝多芬不安的眼睛是如何必定游离到遥远的阿尔卑斯山脉的,莫扎特如何必定已经梦幻般地追随多瑙河的路线,在芦苇和树林中迷失方向,海顿老爹如何必定已经仰视了圣斯蒂芬教堂,对塔尖的令人晕眩的高度...  

評分

1839年,29岁的舒曼来到维也纳,特地拜访了舒伯特的墓地,回家的途中又特意到舒伯特的哥哥家造访,看到了舒伯特生前的作品,激动得浑身发抖,回家后他将其中部分遗作整理出来,以《遗物》为题发表在他当时主持的《音乐新报》上,以后又不止一次的把舒伯特的遗作整理发表出来,...

用戶評價

评分

就是翻譯得有時候讓人不知所雲

评分

補登,音樂也罷文字也罷,不知道舒曼為何而能躋身巨頭行列

评分

其實更好看的是附錄裏的舒曼和剋拉拉的書信選

评分

我心中除瞭貝多芬和勃拉姆斯以外唯一在鋼琴上能比肩肖邦的大師,,不過這書的文字一般

评分

一個最無足輕重的人可以是一個完美的人,隻要他循規蹈矩,量力而行;如果均衡的根本因素被忽視或褻瀆,那麼即使最美的品質也會被隱藏,變得無價值或無效。這個不公平在現代會變得越來越平常。誰能滿足深深強化瞭的現代標準——而且是那樣步伐迅速呢? 想要幸福,隻需要孤獨;讓人幸福,隻需要第二個靈魂。 天纔走開瞭……哭泣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