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宛如科幻小说的大胆计划,可能正是因此,已故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为该书第一版(1996)作序。而跟科幻不同的是,祖布林书写的是科学事实。15年来,祖布林已成为无数耽于幻想的科学家与外太空探索者的民间英雄。
这一全新版本是该书的15周年纪念版,选择了NASA火星空间实验室即将大展拳脚之前出版。祖布林写道: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和千千万万代的子孙,火星将是我们的新世界。
祖布林并没有费力气来解释为什么要去探索火星,他在这本书里用主要篇幅来阐述如何让这件事成真:200~300亿美元的合理预算,以及“轻装上阵”的登陆准则。
要想让人类在火星上定居,不需要等到发明了庞大的行星际宇宙飞船、反重力推进系统或轨道空间基地,祖布林如是断言。相反,他在1990年发起的“火星直击”计划提议,把宇航员和他们的住所一块儿直接送到火星去,工具就是把他们送到地球轨道的助推火箭。之后,宇航员们就开始太空生活了,他们会种植温室植物,抽取地下水,动手制造需要的材料,建造商场大小的建筑,还可以在曾经活跃的火山附近的热区提取地热。总的原则是利用火星上自有的资源,“自给自足”。
卡尔•萨根说:“祖布林几乎单枪匹马地改变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
罗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美国著名航空航天工程师,先锋航天公司总裁,曾任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高级工程师。他对载人火星计划热情非凡,创建了美国火星学会,还是“火星直击”计划的推动者。
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曾任美国国家航天学会期刊《星际探索》(Ad Astra)编辑。
阳曦,笔名妲拉,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现为自由撰稿人,杂志专栏作者。
徐蕴芸,临床医学博士,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员,目前在时尚杂志工作。
狂人。明天看完再写感受。 / 作者就像出现在每个大时代历史小说插画封面的那个人一样, 望着远方,野心勃勃,充满激情,自信到狂妄。 对人类来说,可能仰望苍穹是浪漫,是天性,是探索,是思考,是一种孤独感的向外映射,都可能。 为什么是火星?这个问题就像火星本身一样让人...
评分狂人。明天看完再写感受。 / 作者就像出现在每个大时代历史小说插画封面的那个人一样, 望着远方,野心勃勃,充满激情,自信到狂妄。 对人类来说,可能仰望苍穹是浪漫,是天性,是探索,是思考,是一种孤独感的向外映射,都可能。 为什么是火星?这个问题就像火星本身一样让人...
评分前半部火星载人探险计划描述激动人心,看起来十分靠谱。后半部火星殖民是开脑洞之作,描述了许多有意思的方案,是一种有趣的展望。作为科普作品,文笔很好。
评分赶往火星的家。
评分之前读过一半,今天肚子疼的厉害,躺在厨房地板上勉强读完了。总体来说有数据的部分不错,但是也有太多脑补。总之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
评分此书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讲100吨的物资如何在火星上着陆。好奇号只有1吨,已经用上了最大的超音速降落伞。100吨如何不变成一颗火星流星?
评分前半部火星载人探险计划描述激动人心,看起来十分靠谱。后半部火星殖民是开脑洞之作,描述了许多有意思的方案,是一种有趣的展望。作为科普作品,文笔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