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暇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 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越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有文学作品集、长篇小说《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白栅栏》、《甜橙树》、《追随永恒》、《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15种。 主要学术著作有《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小说门》、《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等。 主编《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五十年中国小说选》、《现代名篇导读》、《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等。 有作品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曾获国家图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国时报》1994年度十大优秀读物奖等学术奖和文学奖30余项。
曹文轩的《草房子》我很早以前就读过,书中田园牧歌一般安详的江南水乡,那带有淡淡忧伤,不急不躁的叙述方式,那有着至纯、至美、至善的水乡人们,那天真可爱却又勇敢、坚强的孩子,让人读后久久不能自拔,甚至有一种不能亲自生活在油麻地的遗憾。那样温润的充满灵气的地...
评分 评分 评分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 这个开头摘自原文里面。 曹文轩的笔调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他的真实又柔软,就像随时摆在你身边的一个鸭绒垫子。 就像桑桑的童年,或多或少和我的过去有那么些叠影, 他勇敢地保护喜欢的纸月,他仗...
评分我想,看这书最好的意境,本应是在一个夏日无人的午后,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后院树荫下的躺椅上,似乎漫不经心地翻开一页,随着桑桑的视角,回到那如童话一般的油麻地上,借桑桑的眼睛,看看每个人的悲欢离合。 然而,我只是坐在桌子前,面对着电脑屏幕上的那些冷冰冰的文字,时...
第一次看曹文轩的书,名不虚传,文字太好了,芦苇放鸭那一节尤甚。仔细想想每个故事都是些不惊人的老梗,但可以靠着优美的叙述方式与情怀渗透做到这个地步。人物塑造得都很鲜明。
评分曹文轩宣扬悲情、苦难文化,这种思维并没有脱离传统文化,本质上谈不上创新,只不过是在传统文化心理上覆着时代性的元素罢了。过分的悲情文化塑造的会是萎缩和防御心理严重的民族特性,与自信和进取的现代文化格格不入。在东方早报访谈上(http://cul.sohu.com/20160406/n443464570.shtml)他混淆了苦情与悲剧,他自己的东西远谈不上悲剧。
评分盲校指定,要求10月底前录完。
评分温柔的纯真年代
评分淡淡的忧伤深切的感动,原来1962年就有以秦大奶奶为首的钉子户了- -没想到现在沦为青春写手作序者的曹教授在上个世纪末出版的这部书充满了当下的儿童读物里所缺少的纯真与空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