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百年論爭

中國哲學百年論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李連科
出品人:
頁數:243
译者:
出版時間:2004-09
價格:1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04141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思想
  • 學術
  • 哲學
  • 儒學
  • 中國哲學
  • 哲學史
  • 現代中國思想
  • 學術爭鳴
  • 二十世紀思想
  • 文化史
  • 思想史
  • 中國現代哲學
  • 知識分子
  • 百年百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迴顧和總結瞭20世紀中國誕生和有留下來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以哲學思維的視角做這一工作的。本書渉及的思想約從戍戌變法至1984年,在寫法上不以分析、評判為主,而是主要讓讀者直接的對各哲學流派的論點,言簡意賅。

社會曆史如奔騰的大河,一瀉韆裏不迴頭。然而人們要不斷前進,便須不斷迴顧。而社會能留存下來的,隻是那些思想及其載體:物質文化成果。而哲學則是思想文化成果的最高概括。既然各種思想文化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從這裏也一定會看到社會存在的影子。我們要奔嚮21世紀,就須考察20世紀的狀況。中國雖有幾韆年的文明史,但20世紀這一百年來,是變動最劇烈、最豐富多姿、最令人迴味的一百年:存在瞭幾韆年的封建王朝,一下子崩潰瞭;在世界上隻有一百多年生命史的社會主義思想,一下子在非資本主義的中國實現瞭。這是兩個翻天覆地。這樣的大變革,古人是連做夢也想不到的。就是現代人,如果不是親身經曆,也難以置信。尤其令人興奮的是,在上個世紀的後20年,世世代代都過著最貧窮生活的中國的絕大多數人,正要奔嚮小康社會並立誌在下一個世紀趕上世界發達國傢。這樣一段曆史,實在是太值得迴味瞭!

  20世紀這一近百年來的社會曆史已經過去,但它留存下來的大量的思想文化成果,足夠讓我們品評瞭。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文化視角去反省這令人難忘的20世紀。但從哲學視角去觀察,更有特殊意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因為它是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成果中,“再加工”而得到的。哲學思維抽象、艱深,但同時也更深沉、穩定,更容易理齣頭緒來。如果說社會潮流在各個思想文化中都留有痕跡,那麼哲學思維的痕跡,則更容易找齣“軌”來。本書便試圖從中國近百年來哲學思維的軌跡中,去迴顧中國20世紀社會曆史的真蘊。

  寫哲學史有多種不同的方法。本書想采取一個新方法:不是把所有哲學流派都無例外地包含進去,而隻著眼於最主要的哲學論爭;不是更多的分析和描述,而是主要讓讀者同各哲學流派的論點直接見麵。我並不是說這種研究方法一定就優於其他方法,但這至少是一個新試探。任何學術都離不開論爭,但哲學,由於其“玄”的特點,更是爭論不休,甚至主要是靠論爭存在和發展的。因此,我便以哲學論爭為本書的綫索。我之所以少分析多引述,是齣於這樣幾點考慮:一是這樣可避免“穿靴帶帽貼標簽”這一哲學史研究的通病,讓讀者更多地自己去思索;二是20世紀哲人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同讀者幾乎處於同一時代水準,至少是很接近,不須彆人更多地去解釋;三是給讀者節省點時間,給齣版者節省點紙張,給學術界提供一個新嘗試。當然,以論爭為綫索,並不隻講直接論爭,也有間接論爭;少分析多引述,並不錶明作者沒有見解。本書采取什麼框架體係、選擇什麼樣的爭論雙方、立什麼樣的標題,都體現瞭作者的用心。至於本書是否反映瞭作者的初衷,則隻好由讀者去審評瞭。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上篇:新舊思想的論戰
第一章 初試鋒芒
第一節 維新與守舊
1.變法派的維新思想
①康有為的進化論與人性論
(一)變法的理論根據
(二)“變易之義”的進化論”
(三)自然人性論
②譚嗣同的“通論”與人性論
(一)“仁”的思想中的“通”論
(二)“以太即性”的人性論’
(三)“民本君末”的激進思想
③嚴復反對先驗論,主張唯物論
(一)批判先驗論
(二)唯物主義自然觀
④梁啓超的“新民”思想和進化論
(一)“新民”思想
(二)進化論的曆史觀
(三)史學研究的新方法
2.《翼教叢編》的守舊思想
①反對民權平等
②反對學習西方
③反對個性解放
第二節 革命、改良與
1.革命派的先進思想
①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
(一)如何估價人民群眾
(二)如何理解進化論
(三)如何對待天命論
②章太炎的唯物論和進化論
(一)唯物主義宇宙觀
(二)俱分進化論
(三)唯物主義認識論
(四)反功利唯意誌的道德觀
③孫中山的唯物論和進化論
(一)進化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二)認識論上的唯物主義知行觀
(三)進化論的曆史觀
(四)“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
2、改良派的落後思想
①康有為的唯心論和有神論
(一)“以元為本”的唯心主義自然觀
(二)庸俗進化論
(三)《諸天講》的神學世界觀
②譚嗣同的唯心論和相對主義
(一)“仁”或“以太”的唯心主義性質
(二)唯心主義認識論
(三)佛學相對主義
③嚴復崇舊學倡不可知論
(一)與舊學妥協
(二)不可知論
④梁啓超的唯心論和先驗論
(一)尊孔保皇論
(二)唯心主義世界觀
(三)先驗論的認識論
3、復闢派的反動思想
①尊孔復古逆流
②宣傳定孔教為國教
③宣揚“國體雖更而綱常未變”
第三節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
1、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與應用
①李大釗傳播唯物史觀
(一)關於社會基本矛盾
(二)關於階級與階級鬥爭
(三)關於人民群眾在曆史上的作用
②陳獨秀傳播唯物史觀
(一)宣傳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二)批判對唯物史觀的歪麯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