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深受其影响。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在巴西双双自杀。茨威格作品以小说和人物见长。代表作《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而是小时》、《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等。茨威格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
本书是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之一,出版后曾轰动欧洲。
玛丽·安托瓦内特天生丽质,却成了母亲政治棋盘上的一颗棋子,15岁远嫁法国,与当时还是王储的路易十六结为夫妇。
路易十六性格软弱,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她不能履行丈夫的责任,并由此放任安托瓦内特的任性胡为以作为补偿。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安托瓦内特为了排解不幸婚姻带来的苦闷,终日沉迷于打扮、跳舞、赌博中,并耗费巨资修建行宫,左右国王、干预朝政,被讥讽为“赤字皇后”。
当时的法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危机四伏之中,安托瓦内特的轻率和政治上的幼稚使她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置于狂飙的巅峰,最终难逃厄运。
茨威格对这位薄命红颜跌宕起伏的人生给予深深同情,力图把她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来描写,使她的悲剧性更具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
我看的这一版本有个很好的副标题,“革命和婚姻的双重悲剧”。比起希望出版社这一系列的标题“玛丽王后的最后岁月”要来得精辟很多。 当年科波拉小姐的电影《MA》,华丽至极。从美泉宫也好,到凡尔赛再到小特里亚农,围绕王后的都是华服、糖果、赌牌、香槟、歌剧...
评分 评分 评分1. 安托瓦内特所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她在漫不经心中忽视了历史交付给她的重大任务。可是,面对世上最强大的诱惑——从一个幼稚的孩子,一下子坐在权利的最顶端,这错误是情有可原的。这种诱惑恐怕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她对这些没有丝毫准备。她不过是一个普通女人,而宫廷里的...
评分最近看了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先生的人物传记《断头王后--革命与婚姻的双重悲剧》,该书描绘了路易十六和他充满魅力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悲剧人生,对这位薄命红颜跌宕起伏的人生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并力图把她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来描述,读来令人唏嘘感叹...
茨威格写的东西总是很细腻,能感受到书中人物的情绪。历史中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终究还是很渺小。
评分“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很流行,以前还以为是亦舒什么小说里的,没想到是茨威格写的哈哈。最近翟天临的事翻出了他微博里说玛丽王后朴实无华的大笑话,就想到了她的这本传记
评分好久没看茨威格的作品了...都快无感觉了...今天一看就收不住,把仪器课都水了...还哭了...作者对人性光芒的捕捉很到位,对人物命运的解读也很赞,虽然有不实的可能。侧面说了许多革命的事,免不住想起蒋勋的“革命孤独”、前不久的“悲惨世界”,从而生出深深的怀疑与悲悯。
评分她那时候还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评分安托瓦内特,凯旋门为她而建,“爱情与此门共存”,在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若是她幼年能像伊丽莎白那么坎坷,最终也不会由此下场。她的丈夫路易十六,节俭,喜欢读书,他读《英国史》认为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是因为对人民太残暴了,因而处处仁慈,但是却也是同样的下场。或许有时候,善良即愚蠢,宽容即懦弱。路易十六之后,恐怖统治了法国,难怪法国人勒庞能写出《乌合之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