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高温超导铜氧化合物晶体结构的特点与相图
         2.1层状结构及两种结构单元
         2.2CuO↓2双(多)层的特殊结构
         2.3载流子与相图
         2.4相关新材料的探索
         2.5微观模型
         2.5.1电子结构
         2.5.2三带模型
         2.5.3单带的hubbard模型和t-J模型
         2.5.4自旋费米子模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正常态的反常特性与电子间的强关联I:电荷关联
         3.1概述
         3.2电子谱
         3.2.1角积分谱(PES)
         (1)库仑关联
         (2)低束缚能的占据态
         (3)未占据的低能态
         (4)谱权重的转移
         3.2.2角分辨光电子谱(ARPES )
         (1)关于费米液体
         (2)准粒子寿命
         3.2.3多带模型的关联参数
         (1)第一性原理限制密度泛函方法
         (2)单粒子谱及其拟合方法
         (3)量子蒙特卡罗方法
         3.3光学性质
         3.3.1电子喇曼散射
         (1)喇曼连续谱
         (2)双磁波子喇曼散射
         3.3.2光电导
         (1)谱权重的转移
         (2)中红外带
         (3)散射率和质量增强
         3.4 单粒子激发谱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正常态的反常特性与电子间的强关联Ⅱ:自旋关联
         4.1磁有序和自旋动力学概述
         4.2几个重要问题(以La系为主作介绍)
         4.2.1反铁磁绝缘体La↓2CuO↓4
         4.2.2掺杂样品
         4.2.3几个机制问题
         (1)反铁磁长程序的破坏机制
         (2)绝缘-金属相变,多余载流子的巡游性
         (3)相分离
         (4)短程自旋关联
         (5)公度与非公度
         (6)多余空穴自旋自由度的冻结
         (7)超导样品的一些问题
         4.2.4小结
         4.3 YBa↓2Cu↓3O↓(6+x)系统中的磁响应
         4.3.1x的温度反常
         4.3.2公度与非公度
         4.3.3自旋隙
         4.4有效低能模型中的自旋激发
         4.4.1半满情形中的磁关联及自旋动力学
         (1)海森伯模型中的反铁磁性
         (2)Hubbard模型中的自旋密度波
         (3)杂质效应
         4.4.2半满情形的单粒子激发
         (1)t-J模型中的单空穴态
         (2)t-J模型中的反铁磁自旋极化子
         (3)SDW态中的口袋和反铁磁自旋极化子
         4.4.3有限掺杂情形中的磁关联和自旋动力学
         (1)螺旋有序
         (2)顺磁态中的电子关联
         4.4.4有限掺杂情形中的单粒子激发
         (1)安德森点阵模型中的辅助粒子
         (2)t-J模型中的辅助粒子
         (3)涨落交换近似
         (4)赝隙和起始反铁磁性
         4.4.5电磁响应
         4.5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4.5.1标度律
         (1)关联长度的标度行为
         (2)ω/T标度律
         4.5.2赝隙
         4.5.3其他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正常态的反常特性与电子间的强关联Ⅲ: 费米面
         的特征
         5.1引言
         5.1.1铜氧化物超导体布里渊区高对称点的符号
         5.1.2铜氧化物超导体电子结构计算结果
         5.1.3二维性
         5.1.4从光电子谱确定费米面的规则和方法
         5.2光电子谱的实验结果
         5.2.1Bi↓2Sr↓2CaCu↓2O↓(8+δ)的结果
         5.2.2Bi↓2Sr↓1.9Pr↓0.1CuO↓(6+δ)的结果
         5.2.3YBa↓2Cu↓3O↓7和YBa↓2Cu↓4O8的结果
         5.2.4N型超导体的结果
         5.2.5铜氧化物超导体不同家族的测绘费米面的比较
         5.2.6铜氧化物超导体的掺杂行为
         5.2.7从入射偏振光子流获得的对称性信息
         5.2.8准粒子谱线形的分析
         5.3与其他技术测量的费米面的比较
         5.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正常态的反常特性与电子间的强关联Ⅳ:非常规
         费米液体问题
         6.1正常态许多属性反常
         6.1.1电阻率的温度依赖性
         6.1.2霍耳系数的温度特性
         6.1.3红外电导
         6.1.4喇曼光谱
         6.1.5隧道电导
         6.1.6奈特位移和自旋点阵弛豫
         6.2非常规费米液体行为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超导态的反常特性
         7.1概述及常规BCS图象的修正
         7.2电子热容
         7.3穿透深度λ(T)反常及新同位素效应
         7.4相干长度及H↓c2反常
         7.5微波响应及红外响应
         7.6热导率
         7.7核自旋点阵弛豫率反常
         7.8角分辨光电子谱关于超导态的研究
         7.9非s波对称性的证据
         7.10同位素效应
         7.11电声耦合的效应及其他吸引机制
         7.12两分量超导电性的证据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与高温超导机制相关的理论研究
         8.1概述
         8.2局域密度泛涵(LDA)能带计算
         8.3模型哈密顿的严格解及数值计算研究
         8.3.1严格解
         8.3.2数值计算研究
         8.4基本取得共识的一些结果
         8.4.1掺杂莫特绝缘体(不是掺杂半导体)
         8.4.2强关联的描述
         8.4.3串势与载流子的退局域化
         8.4.4空穴的动量和能量
         8.4.5.空穴的色散关系
         8.4.6单空穴的动力学性质
         8.4.7空穴间的束缚
         8.4.8关联电子模型中的准粒子
         8.4.9大小费米面问题
         8.5几个高温超导机制模型
         8.5.1关于BCS理论的质疑
         8.5.2极化子-双极化子模型
         8.5.3以费米液体理论为基础的超导机制
         8.5.4边缘费米液体模型(MFL)
         8.5.5吸引Hubbard模型
         8.5.6三带模型及t-J模型中的长程关联
         8.5.7RVB模型,自旋电荷分离及Luttinger液体理论
         8.5.8U(1)及SU(2)理论
         8.5.9SO(5)理论
         8.6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结束语
         部分名词英汉对照表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