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周作人——两个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无可回避、颇有份量的名字。人们常常在两者间添一个“与”,或是直接唤作“周氏兄弟”,因为血亲缘故,因为同时代背景,抑或因为调侃。无论因为什么,多了这个“与”字,人们的视线就从两者伟大的成就倏地落入家长里短中,揣着一颗...
評分初读有关二人的作品不敢妄加评价。只谈谈个人的一点感受。 鲁迅先生是我上学读书时印象比较深刻的作者,但对于他为什么要写《呐喊》《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等诸多文章并不知其所以然。对其最为深刻的应该是其一生追寻的理想,现在想想这何尝不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
評分孙郁先生这本书,仍旧是一如既往的文风,感情充沛,晓畅易读。感情充沛这一点可谓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使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有更深入的体悟,另一方面若过了头的话,就难免会沦为论者自己的主观臆断。很多鲁迅研究者都会有这个研究特色,如钱理群,孙郁,王晓明,林贤治等等...
評分晚间看孙郁的《鲁迅与周作人》,不妨看作二人之略传及思想变迁之合传。 想到几点略提于下: 1.并非一群人带来一个时代,而是一个时代带来一群人,正是在某一种环境下,才可以使某一种群体显现出来,因为时代把闪光灯打向了那个舞台,你不站上去,自有别人站上去。现如今自不...
評分孙郁先生这本书,仍旧是一如既往的文风,感情充沛,晓畅易读。感情充沛这一点可谓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使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有更深入的体悟,另一方面若过了头的话,就难免会沦为论者自己的主观臆断。很多鲁迅研究者都会有这个研究特色,如钱理群,孙郁,王晓明,林贤治等等...
有些話說的過於武斷瞭
评分舊書店淘來的書,孫鬱是研究魯迅的專傢瞭吧~其實喜歡這哥倆,雖然反差似乎很大,而且後期意識形態的包裝更讓人迷瞭雙眼,硬是不給人個完整的人性,完整的生活,為之奈何。
评分對於魯迅與周作人有瞭更深的理解 這本書的後記更是寫得真誠 曆史已經過去 卻仿佛看見瞭那時候的周氏兄弟的悲歡離閤
评分“這本書如果說還有值得看的地方,那便是自己寫作時的真實感覺。我把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告訴瞭讀者。它記錄瞭我與已逝的靈魂交流時的心態。”——孫鬱《魯迅與周作人•後記》
评分材料豐富,就是各個章節比較的地方還是有點錶麵,但是放在寫作年份來說能從比較的角度看確實很前衛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