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出品人:
页数:150
译者:许绮玲
出版时间:2008-7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6334513706
丛书系列:影像阅读
图书标签:
  • 本雅明
  • 摄影
  • 艺术
  • 艺术批评
  • 瓦尔特·本雅明
  • 德国
  • 美学
  • 艺术哲学
  • 哲学
  • 存在主义
  • 时代反思
  • 灵性探索
  • 末世感
  • 意识觉醒
  • 文化变迁
  • 孤独主题
  • 时间流逝
  • 人类命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什么是'灵光'?

本雅明在书中为“灵光”下了个定义:它是“一种奇特的时空交织,一种独有的、无论离得多近都总是带有距离感的表象或外观”。作为具体体现,本雅明把它描绘为人参悟自然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氛围:“夏日午后休息,对着天尽头的山峦或头顶上播撒树阴的枝条凝神追思,直至这个凝思的时刻与之所关照的事物的物象溶为一体——这就可谓吸纳了山峦或枝条的灵光”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辑录本雅明论艺散文四篇:《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全文讨论「艺术」及其产物在历史的脉络中如何因为艺术生产工具的发明而产生质变与量变,并讨论这种变化的过程如何渗透到文化的场域中,使文化场域中的权力重新被界定。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文学家和哲学家;现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出身犹太望族。早年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在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被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终止了对学院生涯的追求。1933年纳粹上台,本雅明离开德国,定居巴黎;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文章和评论。1940年,法国沦陷;本雅明南逃,在法西边境自杀。他的大量著作于身后出版,为他赢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许绮玲,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学博士。著有《糖衣与木乃伊》。译有《明室:摄影札记》,《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林志明,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与艺术语言体系博士。译有《物体系》、《古典时代疯狂史》、《说故事的人》、《布尔迪厄论电视》。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这里收入的几篇是本雅明关于艺术作品的经典文章,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本雅明探讨艺术与美学最终还是为了更明确和充分地表达政治观点,而这里的政治意图非常明确,就是对抗法西斯主义。其中,对法西斯主义进行最直接批判的段落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的结语,它可...  

评分

1839年,达盖尔用上了碘化银的铜版置于暗箱内,曝光后,得以将浮动的镜像固定下来,摄影术问世。摄影发明之后,陷入争议之中长达百年之久。争议的思想渊源在今天看来近乎腐朽。 “人类是依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人类发明的机器不能固定上帝的形象”、“留住影像,就是亵渎神灵”...

评分

关于aura一词的译法。现在比较公认的是三种译法:“灵晕”、“光晕”和“灵光”。其中张玉能老师认为翻译成“光晕”最好,理由是可以准确地体现出机械复制时代以前的艺术品的“本真性”和“神秘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倒觉得aura更应该翻译成“灵光”。因为它能同时兼顾神学...  

评分

这里收入的几篇是本雅明关于艺术作品的经典文章,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本雅明探讨艺术与美学最终还是为了更明确和充分地表达政治观点,而这里的政治意图非常明确,就是对抗法西斯主义。其中,对法西斯主义进行最直接批判的段落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的结语,它可...  

评分

1839年,达盖尔用上了碘化银的铜版置于暗箱内,曝光后,得以将浮动的镜像固定下来,摄影术问世。摄影发明之后,陷入争议之中长达百年之久。争议的思想渊源在今天看来近乎腐朽。 “人类是依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人类发明的机器不能固定上帝的形象”、“留住影像,就是亵渎神灵”、...  

用户评价

评分

摄影小史写得还不错,但主要角度还是时间上的,要了解其他还是得看桑塔格的《论摄影》

评分

不是我想象的那种

评分

我所理解的“灵光”也许是一种“唯一性”,这种唯一性来源于艺术作品所基于的现实(自然之物或社会环境),也来源于艺术家个体的差异,还来源于艺术作品相对于时间空间的唯一性——能看到真迹的人永远是小部分。而资本主义工业大发展使得这种灵光消失了——摄影可以很好地复制自然之物与社会,相比于绘画,摄影的创作痕迹小了许多,而工业化的艺术品复制使得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欣赏艺术。这些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更多地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商品,它更多地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而如电影这样的艺术作品更是将工业机械时代所特有的对艺术的控制力表现地淋漓尽致。艺术最终在机械复制的时代褪去了其神秘感,褪去了灵光,而变成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PS.本雅明从机械复制时代最后拐到法西斯主义的艺术政策感觉略微突兀。

评分

第二篇的注释很好看。

评分

我们关于aura和摄影机意识形态的讨论,永远站在本雅明的肩膀上,却也只有零星的顿悟!翻译流畅,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