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小书里,主要集合了孙歌前些年学术论文之外的部分文字。对于他来说,它们比他的学术论文更为重要。那是因为,在写作这些东西的时候,他才能感觉到自己和这个世界面对面地凝视,才能感觉到心灵面对世界的开放,感觉到思维伸展自己的枝条,接受这个世界的光热和营养。本书是作者部分学术评论,文学批评及杂感类文字的结集,无论是对日本思想史的辩析与梳理,还是对日本文化的切身体验,都体现了作者感受的深度和敏锐的问题意识。而作者思考与研究的跨学科,乃至“跨国界”,其“无法归类”亦于本书得见。
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着的就是这个国家的本来面貌,文化是经过无数代人传承下来的,所以要从这上面做手脚是不可能的。那么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这就难了,别说是国家,就连一个小县城的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写一个国家怎么怎么样,只能去写事件和一段时...
评分“在语词的密林里”(第一个书评) 乍看此书,觉得是类似于简单的随笔散文合集,打开初读,只觉内容深刻,学术气息颇浓,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学科术语时,可以说是基本不能理解,硬着头皮读下去。但是到了文学评论的部分,我开始尝到了一些阅读的乐趣,作者这种严谨细致的文风是我...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着的就是这个国家的本来面貌,文化是经过无数代人传承下来的,所以要从这上面做手脚是不可能的。那么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这就难了,别说是国家,就连一个小县城的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写一个国家怎么怎么样,只能去写事件和一段时...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着的就是这个国家的本来面貌,文化是经过无数代人传承下来的,所以要从这上面做手脚是不可能的。那么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这就难了,别说是国家,就连一个小县城的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写一个国家怎么怎么样,只能去写事件和一段时...
评分最近写文字经常出错,要么思维混乱,要么错字连篇,自己也曾反思过,是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太过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恐怕都有。写文字是需要思考的,如果一味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自然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觉得写文字一要有思考,先有文章的框架,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
值得一书的,一则是孙歌对范式满天飞的反思,一则是他谈到向田邦子时引用的伍尔夫之句:假使我们有自由的习惯,有高出我们真正所想的东西的勇气,假使我们不害怕无人援手地自己走路,我们的关系是对这个现实世界而不仅仅对男人和女人的世界的,那么,一个莎士比亚就会转生。
评分近20年后去靠近这本书,读到了浓郁的时代感,既是其味道的来源,也造就了明显的局限性,隐隐约约可以感觉到一种“结构话语”的束缚(日本人怎样-中国人怎样),方法也不如其对象那般精细(他们-我们)。越来越觉得,写人(ta-我)的散文才有意思,很立体,最末几篇最好看。
评分怀旧八九十年代的日本
评分孙歌先生后来的研究方向在此书中已见端倪
评分孙歌先生后来的研究方向在此书中已见端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