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个伟大的思想从外部吸引着我们, 我们必须理解,它吸引我们, 仅仅因为我们内在回应了它,走出去迎接了它。 ...
评分本书应该是以金刚乘佛教徒的视角来解析荣格和藏传佛教之间的相通和区别,它提供了一些使荣格心理学在东方文化体系下获得二次发展的思考线索,正如一些学者以禅、易经来解荣格。分析心理学要在中国扎根下来,与中国哲学体系中的不同学派相互映证是必不可少的路径。 但需要特别注...
评分本书的作者拉德米拉·莫阿卡宁在书中写道,当藏传佛教的上师图登耶喜喇嘛,第一次让她谈谈荣格与藏传佛教的关系时,她的反应是“我真的相信我们的沟通失败了。”然而,在彼时他们并不知晓的接下来,她却写出了这本书。一本关于荣格心理学与藏传佛学的交集之书。 本书从概述藏...
评分本书应该是以金刚乘佛教徒的视角来解析荣格和藏传佛教之间的相通和区别,它提供了一些使荣格心理学在东方文化体系下获得二次发展的思考线索,正如一些学者以禅、易经来解荣格。分析心理学要在中国扎根下来,与中国哲学体系中的不同学派相互映证是必不可少的路径。 但需要特别注...
评分本书应该是以金刚乘佛教徒的视角来解析荣格和藏传佛教之间的相通和区别,它提供了一些使荣格心理学在东方文化体系下获得二次发展的思考线索,正如一些学者以禅、易经来解荣格。分析心理学要在中国扎根下来,与中国哲学体系中的不同学派相互映证是必不可少的路径。 但需要特别注...
一星纯粹是对密教徒心理学家的鄙视
评分很喜欢这本书,让我对唯心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愈发相信唯心是为了人格的完善。
评分宗教和心理学的共同之处,就是永恒地解脱人的痛苦。
评分去年在日本的寺院和博物馆,看到很多干漆木像的神祇,因为太逼真了,很受震慑。他们的眼睛是水晶镶嵌的,看得见表情,愤怒,恐惧,悲伤。我隐隐觉得他们不是神,而是我们心灵的多个面向,或者说不同的人格的体现。在寺院中,神祇环绕的毗卢遮那佛,好像是修行最终的目标,获得圆满,美丽,宁静。心理学和宗教有关系吗?于是发现了这本书。其实很好读,没有任何基础也能看懂,我初步找到了心中的答案。令我印象最深的话是对佛的解释。佛是一个完全觉醒的存在,一个克服了所有负面倾向,获得所有美好品质的人。佛存在于每个人的无意识中。用般若淬炼出每个人内心的慈悲,利益众生,是人一生唯一的使命。几十年来,所受的教育并没有告诉我们,在<物种起源>消解了人的神性后,荣格心理学又把他重新归还给了人类。这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不是吗?
评分一星纯粹是对密教徒心理学家的鄙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