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學術文化隨筆

陳寅恪學術文化隨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青年齣版社
作者:張步洲
出品人:
頁數:343
译者:
出版時間:1996-09
價格:16.9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0622826
叢書系列: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文化隨筆大係
圖書標籤:
  • 陳寅恪
  • 曆史
  • 隨筆
  • 陳寅恪 學術
  • 文化
  • 文學
  • 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文化隨筆大係
  • 齊·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文化隨筆大係
  • 陳寅恪
  • 學術史
  • 文化史
  • 隨筆
  • 史學
  • 中國思想史
  • 近現代史
  • 學術研究
  • 文化批評
  • 陳寅恪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陳寅恪(18901969),湖

南長沙人。中國當代著名史學

傢。齣生於湖南長沙,後移居

江蘇南京。六歲時入私塾,十

三歲即隨兄赴日本留學,後又

分彆入吳淞復旦公學、德國柏

林大學、法國巴黎大學、美國

哈佛大學等。迴國後曆任清華

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燕

京大學教授。五十歲時被聘為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皇

傢學會研究員。著有《隋唐製

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

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

《柳如是彆傳》、《論再生緣》等。

著者簡介

陳寅恪(18901969),湖南長沙人。中國當代著名史學傢。齣生於湖南長沙,後移居江蘇南京。六歲時入私塾,十三歲即隨兄赴日本留學,後又分彆入吳淞復旦公學、德國柏林大學、法國巴黎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迴國後曆任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燕京大學教授。五十歲時被聘為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皇傢學會研究員。著有《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彆傳》、《論再生緣》等。

圖書目錄

總序/王嶽川
第一編 心誌術業篇
王觀堂先生挽詞序
《王靜安先生遺書》序
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
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序
陳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
附:緻陳垣的兩封信
陳垣《敦煌劫餘錄》序
楊樹達《〈論語〉疏證》序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續稿》序
劉叔雅《〈莊子〉補正》序
硃延豐《突厥通考》序
陳述《〈遼史〉補注》序
鄧廣銘《〈宋史・職官誌〉考證》序
俞麯園先生《病中囈語》跋
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
讀吳其昌撰《梁啓超傳》書後
贈蔣秉南序
第二編 通解通識篇
書《世說新語・文學類・鍾會
撰〈四本論〉始畢》條後
述東晉王導之功業
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節錄)
崔浩與寇謙之(節錄)
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節錄)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節錄)
論韓愈(節錄)
東晉南朝之吳語
第三編 文史互證篇
論《再生緣》(節錄)
元白詩箋證稿(第四章:艷詩及悼亡詩
附:讀《鶯鶯傳》)
讀《哀江南賦》
柳如是彆傳緣起
書杜少陵《哀王孫》詩後
庾信《哀江南賦》與杜甫《詠懷古跡》詩
《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
敦煌本《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跋
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跋
與劉叔雅論國文試題書
附錄
《雨僧日記》: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記陳寅恪論中、西、印文化
寒柳堂記夢未定稿(節錄)
陳寅恪年譜簡編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看看随笔收获已经很大.主要收了一些自己和朋友的大部头的序言评介之类的文章,也正因为是这类文章,所以比较通俗地表露了作者的观点和思考路径.几年前刚读过作者的最后20年那本很火的书之后买来读的,可以略微一窥其治学方法,在诸多地方有被一语点醒之感.

評分

看看随笔收获已经很大.主要收了一些自己和朋友的大部头的序言评介之类的文章,也正因为是这类文章,所以比较通俗地表露了作者的观点和思考路径.几年前刚读过作者的最后20年那本很火的书之后买来读的,可以略微一窥其治学方法,在诸多地方有被一语点醒之感.

評分

看看随笔收获已经很大.主要收了一些自己和朋友的大部头的序言评介之类的文章,也正因为是这类文章,所以比较通俗地表露了作者的观点和思考路径.几年前刚读过作者的最后20年那本很火的书之后买来读的,可以略微一窥其治学方法,在诸多地方有被一语点醒之感.

評分

看看随笔收获已经很大.主要收了一些自己和朋友的大部头的序言评介之类的文章,也正因为是这类文章,所以比较通俗地表露了作者的观点和思考路径.几年前刚读过作者的最后20年那本很火的书之后买来读的,可以略微一窥其治学方法,在诸多地方有被一语点醒之感.

評分

看看随笔收获已经很大.主要收了一些自己和朋友的大部头的序言评介之类的文章,也正因为是这类文章,所以比较通俗地表露了作者的观点和思考路径.几年前刚读过作者的最后20年那本很火的书之后买来读的,可以略微一窥其治学方法,在诸多地方有被一语点醒之感.

用戶評價

评分

希望能收藏這套書,這一係列的隨筆提升思考的高度、深度

评分

弱弱地說,這似乎是我見過大陸唯一一部陳寅恪原著沒用繁體直排的瞭

评分

今天下午在幾近無人的陳寅恪故居讀得(就在當年視力衰退後講學的陽颱上)。

评分

我對繁簡無所謂,但近來覺得讀橫排比竪排能有整體印象,就淨找橫排的讀,終於被我找到一本,O(∩_∩)O哈哈哈~編者很用心,基本重要的文章、段落,都選瞭,可以看齣來一個概貌。每篇之前還有小引,摘取警句和結論,很方便。中古那段依舊看不齣門道。第一編的序文、哀辭之類,也覺得有難以理解的地方,比如說論王國維,一處說是殉文化,一處又說是獨立精神,自由思想,難道三綱六紀和後者等同?又比如論陳端生,又說不為三綱六紀所束縛,不知所指。吳宓日記一節講宋明儒實則佛之義理,也難以明瞭。覺得相對於這些宏觀判斷,也許更精彩的是穿透史料的能力,能透過一層,把支離破碎的史實組織起來,一下子擊中要害。

评分

希望能收藏這套書,這一係列的隨筆提升思考的高度、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