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云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先生系著名学者张光直的学生,早年著作有《礼物的流动》,最近,他的英文专著《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获得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学术著作奖-列文森奖。这是为纪念美国著名汉学家列文森而设立的,每年只颁发给两本亚洲研究专著的作者。阎云翔先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
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志。为此,作者先后在1989年和1991年两次回到他以前曾经生活过7年的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光是礼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于是将他的研究目标限定在农村礼物馈赠文化方面最后成书。
礼物是什么 礼物,是人们之间交流感情的重要媒介。例如为了表达友情、爱情、亲情,是人情礼物;为了委托别人办事,是关系礼物;也可以是表达一种仪式感、礼仪感,是场合礼物。 一、送礼的分类 本书一开始,是为了完成博士论文的目的,而且是用英文完成,因此一般的读者可能不好...
评分看到有个书友说,与其教你如何与人相处的畅销书,不如看看人类学家的研究,我真是很赞成他的观点。 《礼物的流动》是一篇学术论文,是一篇“民族志”,但普通人也可读。本书选取中国北方的一个小乡村为研究对象,其中对人情、关系、面子这几个中国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词展开了精彩...
评分礼物是什么 礼物,是人们之间交流感情的重要媒介。例如为了表达友情、爱情、亲情,是人情礼物;为了委托别人办事,是关系礼物;也可以是表达一种仪式感、礼仪感,是场合礼物。 一、送礼的分类 本书一开始,是为了完成博士论文的目的,而且是用英文完成,因此一般的读者可能不好...
评分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结构清晰、内容夯实、语言优美和相关理论对话密切,并提供了创新之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意识到了作者们如何在第一章节为自己的研究增添光彩,逐个从各个维度论证本研究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以礼物为媒介,作者其实还是在谈关系、人情、...
评分关于礼物,想到两个事情,其一是当我拒绝去给某一亲戚送礼时而遭到的白眼以及“不懂礼”的评价;其二是某县政府门口有一家烟酒店,送礼者在这里买东西送给相关领导,而同时县领导会定期将自己收到的烟酒在这里折现。这两个事情正好代表了礼物流动中的不同模式,从方向上而言分...
说的那些确实都是农村人人人皆知的事情,是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的东西。
评分把莫斯等人的礼物模式放在乡土中国,间接反应了乡村人情世故的变化。
评分原来刘瑜翻译过这本书。。
评分阎云翔试图与Mauss等人对话,通过中国的案例对前人的论断作修订,而没有另起炉灶提出一个全新的解释框架。
评分作者用礼物的双向/单向流动来理解社会主义时期(后集体化时代)的中国社会关系和等级。首先,他对礼物划分为表达性/工具性的礼物,前者是一种互惠,平衡的人际关系,后者是不对称的礼物流动,通过这两种类型礼物看一个村庄里普通人如何继承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创建姻亲、朋友关系和其他的权力关系。接下来,对彩礼和嫁妆的考察,提出这是一种新的分家方式。不同于传统社会婚嫁费用的高涨在于两个家庭间财产的联系,后集体化时代,嫁妆的增加,意味着新郎新娘个体家庭的基础资金的增加,意味着核心家庭对父权的反动。在我看来,本书提出的有意思的问题是,从氏族社会到等级社会,礼物转化到商品是否可行,因为礼物是不可让渡的,本身连带着情感,它是如何变成没有人格化的商品?另外,商品化的礼物是否会影响礼物代表的感情和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