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的流动

礼物的流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阎云翔
出品人:
页数:278
译者:李放春
出版时间:2000-3
价格:1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32439
丛书系列:社会与文化丛书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社会学
  • 阎云翔
  • 田野调查
  • 民族志
  • 礼物的流动
  • 社会文化史
  • 礼物
  • 礼物
  • 流动
  • 分享
  • 情感
  • 人际关系
  • 成长
  • 善意
  • 连接
  • 互动
  • 信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志。为此,作者先后在1989年和1991年两次回到他以前曾经生活过7年的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光是礼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于是将他的研究目标限定在农村礼物馈赠文化方面最后成书。

作者简介

阎云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先生系著名学者张光直的学生,早年著作有《礼物的流动》,最近,他的英文专著《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获得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学术著作奖-列文森奖。这是为纪念美国著名汉学家列文森而设立的,每年只颁发给两本亚洲研究专著的作者。阎云翔先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

目录信息

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
人类学话语中的礼物
中国社会中的礼物馈赠与人际关系
本项研究的框架
下岬村:田野工作地点的概述
下岬村的源起
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
身分群体及其近来的变化
亲属结构
礼物世界:初步的分类
分类范畴和礼单
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
非仪式性情境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
下岬村的工具性送礼
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
村民们的随礼开支
义务性礼物馈赠与关系的培养
礼物馈赠与行动中的关系网络
乡村社会中的关系结构
本上的关系概念与地方的小世界
关系网络的型构
实践性亲属关系与私人网络:深层的含义
互惠原则与人情伦理
馈赠规则和互惠的变化
人情和礼物交换的道德性
人情的情感方面和礼物交换的意义
关于人情的一个尝试性概括
礼物交换关系中的权力与声望
礼物交换的不均衡
社会等级中的单向馈赠
非均衡互惠和社会等级的再生产
收礼荣誉与送礼竞争
婚姻交换与社会转型
彩礼和嫁妆:人类学概念和地方性术语
新郎家的婚姻投入:旧形式和新形式
新娘家的婚姻投人:从间接嫁妆到直接嫁妆
新娘和新郎:婚姻交换中新的能动者
婚姻交换的性质:偿付、资助和家产继承
结论:社会主义、关系、人情与礼物
礼物和中国的礼物
重审关系和人情:基本形式和扩展形式
礼物经济和社会主义:复兴还是转型?
附录:中国的孝敬与印度的檀施――非对称性礼物馈赠文化的人类学分析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关于礼物,想到两个事情,其一是当我拒绝去给某一亲戚送礼时而遭到的白眼以及“不懂礼”的评价;其二是某县政府门口有一家烟酒店,送礼者在这里买东西送给相关领导,而同时县领导会定期将自己收到的烟酒在这里折现。这两个事情正好代表了礼物流动中的不同模式,从方向上而言分...  

评分

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结构清晰、内容夯实、语言优美和相关理论对话密切,并提供了创新之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意识到了作者们如何在第一章节为自己的研究增添光彩,逐个从各个维度论证本研究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以礼物为媒介,作者其实还是在谈关系、人情、...  

评分

评分

基于解放后到九十年代初黑龙江双城一个小村庄所做的田野调查而做的对中国人送礼这一现象的社会研究。读的并不是很仔细,但这个话题本身还是很有意思的。 从结构主义的观点看,礼物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需要,这里面一部分是表达性的,一部分是工具性的。表达性的涉及到积极的感情...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阎同学总缺些什么

评分

既是礼物交换行为的民族志,也是关于变迁的民族志(时间性),即《私人生活的变革》中文题目中没有翻译出来的“Under socialism”。Mark一个来自农村研究的学者的批评:阎试图和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循着父系宗族的主线)对话,但东北乡村本身就不如中部、南部一样具有严密的宗族组织结构,换句话说,下岬人不一定是从“祖荫下”走出的,因而个体化很大程度上萌芽于集体化时期的论点就优有待商榷。(唐戈、桂华等)

评分

既是礼物交换行为的民族志,也是关于变迁的民族志(时间性),即《私人生活的变革》中文题目中没有翻译出来的“Under socialism”。Mark一个来自农村研究的学者的批评:阎试图和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循着父系宗族的主线)对话,但东北乡村本身就不如中部、南部一样具有严密的宗族组织结构,换句话说,下岬人不一定是从“祖荫下”走出的,因而个体化很大程度上萌芽于集体化时期的论点就优有待商榷。(唐戈、桂华等)

评分

流动是建立在人群中的社会网络基础上的,对社会网络的属性及这种流动产生的“效果”——即积累的社会资本,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而这正是农村地区的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东西——突然想起自己在织金做的关于农村金融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以及嵌入社会网络的一个不成功未完成的东西——结尾处,暗示了这种传统的“制度”正在和正式的市场制度融合。社会网络的小世界属性正在变革。

评分

阎云翔试图与Mauss等人对话,通过中国的案例对前人的论断作修订,而没有另起炉灶提出一个全新的解释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