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志。为此,作者先后在1989年和1991年两次回到他以前曾经生活过7年的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光是礼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于是将他的研究目标限定在农村礼物馈赠文化方面最后成书。
阎云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先生系著名学者张光直的学生,早年著作有《礼物的流动》,最近,他的英文专著《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获得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学术著作奖-列文森奖。这是为纪念美国著名汉学家列文森而设立的,每年只颁发给两本亚洲研究专著的作者。阎云翔先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
关于礼物,想到两个事情,其一是当我拒绝去给某一亲戚送礼时而遭到的白眼以及“不懂礼”的评价;其二是某县政府门口有一家烟酒店,送礼者在这里买东西送给相关领导,而同时县领导会定期将自己收到的烟酒在这里折现。这两个事情正好代表了礼物流动中的不同模式,从方向上而言分...
评分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结构清晰、内容夯实、语言优美和相关理论对话密切,并提供了创新之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意识到了作者们如何在第一章节为自己的研究增添光彩,逐个从各个维度论证本研究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以礼物为媒介,作者其实还是在谈关系、人情、...
评分 评分基于解放后到九十年代初黑龙江双城一个小村庄所做的田野调查而做的对中国人送礼这一现象的社会研究。读的并不是很仔细,但这个话题本身还是很有意思的。 从结构主义的观点看,礼物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需要,这里面一部分是表达性的,一部分是工具性的。表达性的涉及到积极的感情...
评分阎同学总缺些什么
评分既是礼物交换行为的民族志,也是关于变迁的民族志(时间性),即《私人生活的变革》中文题目中没有翻译出来的“Under socialism”。Mark一个来自农村研究的学者的批评:阎试图和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循着父系宗族的主线)对话,但东北乡村本身就不如中部、南部一样具有严密的宗族组织结构,换句话说,下岬人不一定是从“祖荫下”走出的,因而个体化很大程度上萌芽于集体化时期的论点就优有待商榷。(唐戈、桂华等)
评分既是礼物交换行为的民族志,也是关于变迁的民族志(时间性),即《私人生活的变革》中文题目中没有翻译出来的“Under socialism”。Mark一个来自农村研究的学者的批评:阎试图和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循着父系宗族的主线)对话,但东北乡村本身就不如中部、南部一样具有严密的宗族组织结构,换句话说,下岬人不一定是从“祖荫下”走出的,因而个体化很大程度上萌芽于集体化时期的论点就优有待商榷。(唐戈、桂华等)
评分流动是建立在人群中的社会网络基础上的,对社会网络的属性及这种流动产生的“效果”——即积累的社会资本,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而这正是农村地区的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东西——突然想起自己在织金做的关于农村金融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以及嵌入社会网络的一个不成功未完成的东西——结尾处,暗示了这种传统的“制度”正在和正式的市场制度融合。社会网络的小世界属性正在变革。
评分阎云翔试图与Mauss等人对话,通过中国的案例对前人的论断作修订,而没有另起炉灶提出一个全新的解释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