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云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先生系著名学者张光直的学生,早年著作有《礼物的流动》,最近,他的英文专著《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获得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学术著作奖-列文森奖。这是为纪念美国著名汉学家列文森而设立的,每年只颁发给两本亚洲研究专著的作者。阎云翔先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
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志。为此,作者先后在1989年和1991年两次回到他以前曾经生活过7年的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光是礼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于是将他的研究目标限定在农村礼物馈赠文化方面最后成书。
从前只是简单地认为礼物只是人们之间交流感情用的一个媒介,或者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进行了送礼收礼的活动。阎云翔的《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一文中,发现原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礼物经济渗透在各个方面。文章以作者熟知的下岬村为例,先讲了送礼随礼这样的活动在村民的开支中占...
评分关于礼物,想到两个事情,其一是当我拒绝去给某一亲戚送礼时而遭到的白眼以及“不懂礼”的评价;其二是某县政府门口有一家烟酒店,送礼者在这里买东西送给相关领导,而同时县领导会定期将自己收到的烟酒在这里折现。这两个事情正好代表了礼物流动中的不同模式,从方向上而言分...
评分我观察过周围的很多中国人,学问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读书多的人经常会被贴上一个标签,叫“书呆子”,或者经常会被调侃“书读傻了”。我想这大概是基于这些人对学问的一种功利的看法,在很多中国人的价值标准里,干能产生地位或者经济利益的事情才是正确的。所...
评分基于解放后到九十年代初黑龙江双城一个小村庄所做的田野调查而做的对中国人送礼这一现象的社会研究。读的并不是很仔细,但这个话题本身还是很有意思的。 从结构主义的观点看,礼物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需要,这里面一部分是表达性的,一部分是工具性的。表达性的涉及到积极的感情...
评分想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看成功学不如看人类学。
评分写的真好……可以当教科书了!
评分原来刘瑜翻译过这本书。。
评分阎同学总缺些什么
评分作者用礼物的双向/单向流动来理解社会主义时期(后集体化时代)的中国社会关系和等级。首先,他对礼物划分为表达性/工具性的礼物,前者是一种互惠,平衡的人际关系,后者是不对称的礼物流动,通过这两种类型礼物看一个村庄里普通人如何继承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创建姻亲、朋友关系和其他的权力关系。接下来,对彩礼和嫁妆的考察,提出这是一种新的分家方式。不同于传统社会婚嫁费用的高涨在于两个家庭间财产的联系,后集体化时代,嫁妆的增加,意味着新郎新娘个体家庭的基础资金的增加,意味着核心家庭对父权的反动。在我看来,本书提出的有意思的问题是,从氏族社会到等级社会,礼物转化到商品是否可行,因为礼物是不可让渡的,本身连带着情感,它是如何变成没有人格化的商品?另外,商品化的礼物是否会影响礼物代表的感情和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