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原名李白,是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高意广,行踪神秘,从不在大庭广众前抛头露面,坚持不公开照片、身世、年龄,容貌不详。曾任教师兼任多份职业。1976年秋至今,任记者及电影、电视编剧,并撰写专栏。著有《白开水》、《爆竹烟花》、《青红皂白》、《胭脂扣》、《霸王别姬》、《纠缠》、《秦俑》、《诱僧》、《青蛇》等,多部作品改编成电影。擅长写情,揭示人物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情的执著追求,并融入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意蕴,所以她书中的人物独具一格,故事别出心裁、瑰奇诡异、雅俗共赏,为她赢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
这本书收入《胭脂扣》和《生死桥》两个长篇。《胭脂扣》写的是香港红牌妓女如花死后回到人间寻找旧爱,当年她与纨绔子弟十二少双双殉情,谁知十二少获救,阴阳相隔,由此衍生一个爱与背叛的悲情故事。该小说被视为“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之代表作。《生死桥》写的是旧时代三名梨园子弟生死相缠、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娱乐圈的种种黑幕。
《胭脂扣》 当年,如花为了给十二少凑足学戏的贽仪, “找个瘟生,斩之。” 一个“斩”字,足见女子豪气。 真伟大。我想,如果有个女人如此对待本人,我穷毕生精力去呵护她也来不及。但这样的钱,如何用得安心? 十二少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但两人最后的殉情,他还是掉头他去...
评分有人说胭脂扣是真正的鬼片。梅姑和张哥都去了。电影的情节里,我只记得梅姑总是很白痴的喊着一个叫12少的名字。香港人故事家的笔下,开篇都喜欢“寻人”。林燕妮的《缘》里,寻人,一首诗,送给三个生前的的女人。遗嘱。李碧华《胭脂扣》,女鬼在寻人。她从另一个世界,:请假...
评分都是在晚上看,头歪靠着枕,一只手从被窝里探出来,举着的书,霎白的光,就被带入了北平年间的岁月。有关《生死桥》,谁先死后生,谁生不如死,谁死不如生,在最初的开始有没有猜测对?想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描述得好似那些年月跃然眼前。[胭脂扣]里袁永定的心理活动,读出笑声。...
评分在我的读书生涯中,如果说什么书曾经让我做过恶梦,我首推李碧华的《生死桥》,也就是因为这本书,我再不敢看任何李碧华写的小说了。 说起来,自己不推荐的这书,并不是作者的失误,完全是读者和作者形不成共享的磁场。昨天晚上听龙应台的讲座,她对写书评者不以为然。常写东西...
评分香港人用起句子来,浓滟胜于大陆——李碧华即是。《胭脂扣》与《生死桥》,且论书名,倒像是张爱玲才会起的。故事一贯凄冷,结局亦然。《生死桥》京味醇浓,只愿切莫再拍成了电影。今时今日的大陆导演,暂无人怀有李碧华之胸襟,可驾驭得了此种大情绪。
评分严歌苓与李碧华的不同在于严歌苓的文字里还有一线希望,李碧华却赶尽杀绝。
评分妖冶。歪歪扭扭的。
评分以前读过。
评分都让我做恶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