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生于法国西北部卢昂城的一个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因此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明显带有医生的细致观察与剖析的痕迹。1841年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1843年他在法科考试中失败,次年又突发神经官能症,从此中断学业,常年住在父母的克鲁瓦塞庄园,期间他开始尝试创作长篇小说。1846年福楼拜的父亲和妹妹卡罗莲去世,福楼拜将妹妹的女儿接到自己身边,尽心照顾母亲和外甥女,终身未娶。1880年5月8日,他因患脑溢血去世。

福楼拜是继巴尔扎克、斯汤达之后19世纪法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三位杰出代表。他在艺术上另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所谓"纯客观"的艺术,丰富和发展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短篇小说《淳朴的心》,剧本《女性》等。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法] 居斯塔夫·福楼拜
出品人:
页数:404
译者:王文融
出版时间:2004-04
价格:2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44382
丛书系列:名著名译插图本
图书标签:
  • 福楼拜 
  • 法国 
  • 小说 
  • 法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情感教育 
  • 文学 
  • 名著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情感教育》的第一稿写于一八四三至一八四五年,但福楼拜并不满意,将它束之高阁。一八六四年九月,他着手写第二稿,于一八六九年五月完成。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出身于外省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十八岁那年来到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只对文学艺术感兴趣,试写过小说和华尔兹舞曲,还跟人学习绘画,但都半途而废。他深深爱上了画商阿尔努的妻子玛丽。玛丽虽不爱丈夫,但恪守妇道。后来,她终于被莫罗的一片痴情所打动,答应与他约会。时值一八四八年二月,巴黎爆发了革命。莫罗为了这个约会,没有去参加民众的游行。但玛丽因儿子突患假膜性喉炎,未能赴约。绝望之余,莫罗投入交际花萝莎奈特的怀抱。两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儿子不幸夭折。莫罗与出身贵族的实业家当布勒兹交往,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他成为当布勒兹夫人的情夫。实业家去世后,两人准备结婚。但在破了产的阿尔努夫妇的家具拍卖会上,当布勒兹夫人的举动深深刺伤了莫罗的心,于是他与这位贵妇人一刀两断。他万分沮丧地回到家乡,心里尚存一线希望:与一直爱恋他的乡下姑娘路易丝共结连理。可是在教堂的广场上,他恰遇路易丝与他的老同学戴洛里耶举行婚礼。莫罗羞愧难当,返回了巴黎。一八六七年的一天傍晚,阿尔努夫人突然来访,两人万分激动,互诉衷肠。她剪下一缕白发留给莫罗作纪念,与他诀别。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終於看完福樓拜的《情感教育》,費時近一個月──非長篇大論,純粹敝人閱讀龜速。主角福賴代芮克,周旋於四個女人之間。雖不及《包法利夫人》深刻,也不如〈一顆簡單的心〉動人,但許多地方寫得生動有趣,文字有血有肉,結尾尤其迷人。跨越時代的藩籬,文化的隔閡。 容我於此...  

评分

一八六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居斯塔夫.福楼拜发表了第三部长篇小说《情感教育》。这部小说在当时的反响并不是特别好。福楼拜在写给乔治桑的信件中抱怨:“您的老行吟诗人被报刊痛诋一气,请看星期一的《宪政报》,和今晨的《高卢人报》,说得干脆而不留情面。指视我为白痴和恶棍”...  

评分

一代大师福楼拜深居简出,却也喜欢谈论爱情,但同时他似乎总是怀着对自身存在过的浪漫主义情结的嘲讽,这种嘲讽越是强烈,只能反证他本身有很重的浪漫病。“爱玛天性多感”,“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他对被浪漫主义时代裹挟的人们是又爱又恨,他挖苦的是浪漫主义时代病,是周边...  

评分

第三部分第七章,构成了《情感教育》的结尾,它专注于弗雷德里克和戴楼芮耶的最终和解,记录了使他们陷入沮丧和病态的放弃状态的事件过程中的不满。他们为各自的失败感到困惑和挫折:弗雷德里克的爱情和戴楼芮耶的政治。他们都没有对自己的不幸的有可感的认识。弗雷德里克大声...  

评分

看完了《情感教育》,忍不住喜欢弗雷德利克的单纯可爱。在他生命中的这四个女人中,阿尔努夫人始终是她的挚爱。在她们最后一次见面时,我们可以想象阿尔努夫人的苍老和丑陋程度,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她优雅、贤淑的姿态,但弗雷德利克对此却没有太大的感触,阿尔努夫人始...  

用户评价

评分

弗里德里克作为对拜伦式英雄的一种反叛,在向往爱情的同时不断妥协,又拒绝了命运赠予其的契机,而戴洛里耶这一典型的巴尔扎克式人物也在追求权力的路上失败,两位好友最终只能在火炉旁感叹虚度的时光…福楼拜很重视整体逻辑但又不按照古典的秩序,手一直执着线串联在章节的流动中埋存于细小物件中这些碎片,所谓“瓶子中装进整个海洋”。时间在被作者切断自我和叙事主体关联后展开,这条锁链将时代命运、个人视角和集体成见联系在一起,又非左拉式的直接表达立场观点。这本书并非凭空出世之作,《萨波朗》的不成功和《悲惨世界》的大卖,以及当时的时代原因使他把爱情成长小说的构思中加入了政治历史背景成为必然。一直以来小说家都被认为是作品中的上帝,如果福楼拜固守传统展现了非凡的生命,也许反而会沦为平庸之作。为平淡却令人动容的结尾加一星!

评分

看過的福樓拜作品,最偉大的是《三故事》里的《一颗单纯的心》,最動人的是《包法利夫人》,這本是落了下風了。想了一下,他這個浮世繪其實并不是太成功,尖酸諷刺有餘而同情不足,哪怕到了結局,那個很應該升華的著力點(《紅與黑》是極其成功的例子),也只讓人生感慨之感而并無憐惜,難怪一眾配角沒有幾個能讓人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弗雷德里克其實有點類似男版包法利夫人,但不知是性別的鴻溝還是寫法的原因,總是無法讓我感到足夠的共情,福樓拜在這本是有點像《三故事》的春秋筆法,襯了這個題材卻顯得並不相符,讓主人公更多的是平庸。對大時代的渲染大概是這本最成功的地方,但也可能就是太在意那個big picture了……

评分

金钱腐蚀了一切。当你的感情没有金钱的支撑,你心爱的人如同海市蜃楼。可你一旦有了金钱来消费感情,感情注定又被金钱消费,最终吞没。 没有信仰和灵魂的爱情,没有理想的权贵,到最终都将是一场空。

评分

重读。福楼拜和巴尔扎克的区别真是太大了。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捞钱,抓权,搞女人,心态专一,矢志不渝。因而在叙事上线索可能不止一条,但视角相对单一,描写也比较集中。但福楼拜不,视角乱颤,情感疏离,描写亦散漫许多,好像没有中心点。这跟他的写作目的有关:也许,人生就

评分

50%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