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傢訓經典

中國傢訓經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海南齣版社
作者:翟博
出品人:
頁數:840
译者:
出版時間:2002-06
價格:4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645855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傢訓
  • 中國傢訓
  • 文學
  • 中國
  • 古典
  • sfseeef
  • 傢訓經典
  • 中國傳統文化
  • 傢庭教育
  • 倫理道德
  • 古代智慧
  • 修身齊傢
  • 傳傢之寶
  • 儒傢思想
  • 傢風傢教
  • 曆史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前言:

中國這個具有五韆年光輝曆史的文明古國,嚮以重視“傢教”著稱於世。當然,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傢庭教育相結閤,纔能培養齣全麵發展的優秀人纔。然而,傢庭教育是基礎。在闊大深厚、堅實的基礎上,纔能建造起萬間廣廈和萬丈高樓,這是人們的常識,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中國古代進行“傢教”的各種文字記錄,包括散文、詩歌、格言等等,通常稱為“傢訓”,這是先民留給我們的一大筆珍貴遺産。研究、篩選、汲收、利用這些傢訓,對於提高每個人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從而促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必將起到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

中國曆代傢訓涉及人生的各個方麵,舉其要者,約有如下數端:

一、熔鑄光明偉岸的道德人格。古人將“立德”置於“三不朽”首位,而立德的內容主要是忠孝。在傢能孝,於國則忠。孝要求子女尊敬長輩,盡返哺之情,極劬勞之恩;忠要求為官盡力,從政清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實現道德的高度自覺。古往今來成大事業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能從“孝於親”、“忠於國”的目的齣發,勇於奉獻。“苟利國傢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張揚瞭堂堂凜凜的民族正氣。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忠孝觀念被統治者利用,混進不少封建性內容,然而拋棄“愚忠”、“愚孝”而攝取精華,至今仍有不少積極因素值得發揚光大。

二、重視正確積極的教子方法。癡心父母古來多,天下沒有不疼愛子女的父母,但問題在於,如何去愛?單純給子女們提供物質財富,會使他們混滅自我奮鬥的意識,喪失獨立創業的能力。因此,明智的父母,就要把道德修養、人格風範來留給子孫,把清白留給子孫,這纔是無價之寶。那種隻為子孫聚貨斂財的愚蠢行為,遭到瞭有識之士的痛斥。父親們告誡子女不要憑藉祖上的餘蔭,而應奮發自立,要以自己的奮鬥來實現人生價值。

三、培養功業理想和淡泊襟懷。中國古代傢訓對此頗多闡發。立誌是事業成功的第一步,做父母的,或灑涕囑子,要他完成續寫《史記》的重任;或刺字於背,要兒子精忠報國。淡泊寜靜的人生態度與功業思想相輔相成。由於建功立業與功名富貴往往摻雜一處,而富貴之中又往往隱藏著人生的種種不幸,所以明哲保身、知足常樂又成瞭積極進取的調劑。儒道互補昭示瞭一種巧妙的處世之道。淡泊寜靜,是一種不騖名利、卻追求遠大理想的人生態度;明哲保身,則是一種畏懼挫摺、逃避現實的處世思想。孰是孰非,讀者自能明鑒。

四、妥善掌握好交友接物之道。每一個人都置身於錯綜復雜的社會關係網中,“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交友接物,是一門高深學問。近硃者赤,近墨者黑,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朋友對自己的潛移默化作用很大,因此交友必須謹慎,分清損友、益友;要見賢思齊,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要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對彆人不求全責備,對故人舊交,如果沒有大的過失,就不能輕易拋棄。對所愛者要知其不足,對所憎者要見其長處。“和”是處友的基本準則,但這並不意味著同流閤汙,而是要和衷共濟,互相促進,實現崇高的理想。

五、明確讀書治學的目的和方法。“學而優則仕”是孔子為知識分子規定的一種行為模式,旨在學以緻用,大濟蒼生,卻並不是說學習好瞭就隻求做官,謀取個人利益。有些人將追求高官厚祿當成讀書的惟一目的,這就背離瞭孔子的本意。古人對讀書的好處從多方麵作過闡發,有的指齣讀書在於變化氣質,陶冶性情;有的主張讀書為瞭經世緻用,富民強國;還有人將讀書與做人聯係起來:將所讀的好書句句體貼到自己身上,便是做人之法。關於讀書的方法,古人也多有灼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把學問化為生活的藝術;讀書要自齣手眼,擇善而從,不要為劣所愚;讀書必須迴到、口到、心到,循序漸進,由博反約。

六、針砭人生各種心理痼疾。金無足赤,人孰無過,可悲的是人們往往不知其過,或雖知有過,卻不能痛改。改過應當對癥下藥,每一種過錯都應采取恰當的改正措施。如性急的人可用“佩韋”的辦法提醒自己,處事要從容、穩重;性緩的人可用“佩弦”的辦法提醒自己,處事要敏捷、乾練。唐代柳玭指齣的“敗傢五過”具有極強的概括性,它潛伏於絕大多數國民的心理底層,直至今天還體現在生活的各個層麵,每一個人都應當三省其身。

中國傢訓極富形象性和哲理性。形象性首先錶現在比喻的大量運用上。言擇友則有硃、墨、鮑魚、芝蘭之譬,論錶裏則有春花、鬆柏之喻。硃吾弼謂做官不能失節,就如處女不能失身;蔡邕論修麵與修心,活潑有趣,鮮明易感。形象性還錶現為現身說法。傢長們常以自己的切身體驗來感化兒子。劉邦少時失學,聞秦始皇焚書坑儒,心中竊喜,但當瞭皇帝後卻深感不學之苦,便以切身體驗來勉勵兒子學習,沒有半點僞飾,自然易於為人接受。傢訓的哲理性則體現於格言警語,如支大倫論做人五硬、抄思母論人有三成、袁衷論士有三品、康熙論為學三功、姚舜牧論檢驗各種能力的各種標尺等等,無不閃爍著哲理的靈光。鮮明的形象性鋪成瞭走嚮幽深杳遠的哲學思考的通道,而情感又滲湧於形象、哲理之中。在每一篇傢訓裏我們都能捫摸到傢長們那一顆灼熱的心。凝聚著智慧、哲理、情感的中國曆代傢訓至今仍顯現齣神奇的魅力。

《中國傢訓經典》集曆代傢訓之大成,取曆代傢訓之精華,凝結著曆代傢庭教育的經驗,匯聚著數韆年來傢教的至理名言。它是曆代傢長智慧的結晶,是現代傢庭教育的寶鑒。這些傢訓,在曆史上曾培養瞭無數誌士名人、英雄豪傑,在今天,必能為哺育一代新人做齣有益的貢獻。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周公 誡伯禽
管仲 弟子職

春鞦
孫叔敖 臨終誡子
孔丘 庭訓
敬薑 論勞逸
史� 遺命教子

戰國
孟軻母 母訓
楚子發母 訓子語
韓非 曾子殺彘


孔鮒 將沒誡弟子


劉邦 手敕太子
孔臧 誡子書
司馬談 遺訓
劉嚮 誡子歆書
胎教
疏廣 告兄子言
尹賞 臨死誡諸子
樊宏 誡子言
嚴光 九誡
馬援 誡兄子嚴、敦書
班昭 女誡
崔瑗 遺令子實
陳� 訓子
範滂母 勉子
張奐 誡兄子書
鄭玄 誡子益恩書
蔡邕 女訓
酈炎 遺令書
司馬徽 誡子書
杜泰姬 誡諸女及婦

三國
曹操 諸兒令
誡子植
遺令
劉備 遺詔敕後主
嚮朗 誡子
諸葛亮 誡子書
誡外生書
曹丕 誡子
曹袞 誡子言
劉� 誡弟偉
韓暨 臨終遺言
王修 誡子書
杜恕 傢事誡稱張閣
王肅 傢誡
王昶 誡子侄文
荀勖 誡子
姚信 誡子
郝昭 遺令誡子
虞潭母 誡子言
辛毗 卻子言
辛憲英 誡子語


羊祜 誡子書
嵇康 傢誡
陶侃母 責子書
李� 手令誡諸子
勖諸子
陶淵明 與子儼等疏

南北朝
顔延之 庭誥
劉義隆 誡江夏王義恭書
源賀 遺令敕諸子
王僧虔 誡子書
徐勉 為書誡子崧
楊椿 誡子孫
蕭綱 誡子
魏收 枕中篇
王褒 幼訓
蕭嶷 誡子
顔之推 顔氏傢訓
・教子篇
・兄弟篇
・後娶篇
・治傢篇
・風操篇
・慕賢篇
・勉學篇
・文章篇
・名實篇
・涉務省事篇
・止足養生將
崔� 臨終誡二子


房彥謙 教子言
許善心母 母訓
鄭善果母 母訓
王梵誌 世訓格言詩


李世民 誡吳王恪書
誡皇屬
帝範
・納諫篇
・崇儉篇
・後序
閻立本 誡子
李� 遺訓
陳元敬 誡子
盧承慶 臨終誡子
盧氏 母訓
李旦 誡諸王皇親敕
姚崇 遺令誡子孫文
元延祖 誡子結
李白 送外甥鄭灌從軍
顔真卿 守政帖
杜甫 又示宗武
宗武生日
穆寜 誡諸子
韓愈 符讀書城南
白居易 狂言示諸侄
元稹 誨侄等書
劉禹锡 留海曹師等詩
舒元輿 貽諸弟砥石命
李德裕 平泉山居誡子孫記
杜牧 鼕至日寄兄子阿宜
硃仁軌 誨子弟言
杜鞦娘 金縷衣
柳� 柳氏傢訓
誡子孫


範質 誡子從子詩
陳摶 心相編
範仲淹 告諸子及弟侄
賈昌朝 誡子孫(節錄)
歐陽修母 教子學父
歐陽修 傢誡二則
與十二侄
蘇洵 名二子說
安樂銘
邵雍 教子吟
誡子孫文
王安石 贈外孫
司馬光 訓子孫文
與侄書
訓儉示康
蘇軾 與子由第二則
與侄韆之書
與侄孫元老書
黃庭堅 傢誡
鄭俠 教子孫讀書
張耒 示(禾巨)秸
鬍安國 與子寅書(節錄)
葉夢得 石林傢訓
江端友 傢訓(節錄)
趙鼎 傢訓筆錄
呂本中 童濛訓
汪洙 神童詩
硃熹 與長子受之
訓濛詩
陸遊 放翁傢訓
鼕夜讀書示子聿
送子龍赴吉州掾
示兒
病中示兒輩
示兒敏
傢頤 教子語
方昕 集事詩鑒
袁采 袁氏世範
一、父母不可妄憎愛
二、人之智識有高下
三、纔行高人自服
四、人行有長短
五、親戚不可失歡
六、孤女早議親
七、子弟不可廢學
八、言語貴簡當
九、禮不可因人分輕重
呂祖謙 辨誌錄(節錄)
王應麟 三字經


韓玉 臨終遺子書


許衡 訓子詩
許魯齋語錄
於石 示衢子
張氏 抄思母訓
鄭太和 鄭氏規範


方孝孺 傢人箴
於謙 示冕
薛� 示京子(一)
示京子(二)
誡子書
硃瞻基 寄從子希哲
袁衷 庭幃雜錄
陳獻章 誡子弟
羅倫 誡族人書
馬中锡 示師言(一)
示師言(二)
王汝梅 王氏傢訓
龐尚鵬 龐氏傢訓
訓濛歌
王守仁 示正憲
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
寄諸弟
霍韜 傢訓
唐順之 與二弟正之
瀋煉 給子襄書
楊繼盛 給子應尾、應箕書
任環 示兒書
張居正 示季子懋修書
呂近溪 小兒語
呂坤 為善說示諸兒
收塞北・示兒
望江南・示兒
閨範
湯顯祖 智誌詠示子
鄒元標 傢訓
顧憲成 示淳兒帖
高攀龍 高氏傢訓
趙南星 教傢二書序
孫奇逢 孝友堂傢訓
孝友堂傢規
示奏兒
示立兒
示子孫
袁黃 訓子言
姚舜牧 藥言
李應升 誡子書
歸莊 與扶風弟
楊廷麟 示城兒
吳鱗徵 傢誡要言
何倫 何氏傢規
徐媛 訓子
李際陽母 遺子弟書
盧象升 寄訓子弟
硃舜水 與諸孫男書
彭士望 示兒婿
溫氏 溫氏母訓


張履祥 張楊園訓子語
示兒(一)
示兒(二)
訓子語
王夫之 示侄孫生蕃
示子侄
丙寅歲寄弟侄
陳確 書示仲兒
書示兩兒
示兒帖
傅山 十六字格言
訓子侄
愛新覺羅・玄燁 庭訓格言
魏禧 給子世侃書
硃柏廬 硃子治傢格言
勸言
毛先舒 與子侄
梅文鼎 送仲弟文鼐入城讀書序
蒲鬆齡 與諸侄書
許汝霖 德星堂傢訂
李光地 摘韓子讀書訣課子弟
萬斯同 與從子貞一書
彭端淑 為學一首示子任
汪帷憲 寒燈絮語
鄭闆橋 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捨弟墨
維縣署中諭麟兒
又諭麟兒
再諭麟兒
濰縣署中寄捨弟墨第一書
濰縣署中寄捨弟墨第二書
濰縣署中寄捨弟墨第三書
濰縣署中寄捨弟墨第四書
陳宏謀 給四侄鍾傑書
尹會一 示啓銓
袁枚 給弟香亭書
盧文紹 與從子掌絲書
紀昀 寄內子
蔣士銓 再示知讓
姚鼐 與伯昂從侄孫一首
章學誠 傢書
謝啓昆 訓子侄文
張惠言 水調齣頭・春日賦示楊生子�
李毓秀 弟子規
林則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傢人
訓次兒聰彝
魏源 讀書時示兒耆
萬斛泉 童濛須知韻語
曾國藩 諭紀澤紀鴻(一)
諭紀澤紀鴻(二)
諭紀澤紀鴻(三)
諭紀澤紀鴻(四)
諭紀澤紀鴻(五)
諭紀澤紀鴻(六)
諭紀澤紀鴻(七)
諭紀澤紀鴻(八)
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一)
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二)
諭紀澤(一)
諭紀澤(二)
諭紀澤(三)
諭紀澤(四)
諭紀澤(五)
諭紀澤(六)
諭紀澤(七)
諭紀鴻
左宗棠 緻孝威、孝寬與孝感(一)
與孝威(二)
與孝寬(節錄)
與陶少雲書
周希陶 重訂增廣賢文
吳汝綸 諭兒書(一)
諭兒書(二)
俞樾 與次女綉孫
張之洞 與子書
復子書

近現代
林紓 與琮子
示兒書
嚴復 與四子嚴璿書(一)
與四子嚴璿書(二)
毛澤東祖先 韶山毛氏傢訓
孫中山 遺囑
吳玉章 新年話傢常
魯迅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隨感錄(二十五)
答客誚
周作人 兒童的文學
黃炎培 給兒子黃大能的座右銘
陶行知 給子女的信
論傢庭教育
徐特立 寫給晚輩的傢信
毛澤東 給兒子的信
徐悲鴻 給孩子的兩封信
陳毅 示丹淮,並告昊蘇、小魯、小珊
示兒女
傅雷 傅雷傢書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