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讲述在1350至1950年长达6个世纪的蓬勃的商品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以及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集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先进地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农业长期徘徊在糊口的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g0年代,质的发展才真正在长江三角洲农村出现,并使农民的收入相当程度地超过了维持生存的水平。
黄宗智(Philip C.C.Huang),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历史系教授(1966—2004年),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m China创刊编辑(1975年至今)。主要著作有《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以及法律史的三卷本:《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和《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
黄宗智先生这本著作,旨在探讨长三角地区农业长期发展不起来的原因。首先,作者的问题意识是对理论的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亚当·斯密古典理论,都认为商业化或者市场化会导致小农经济质的改变,从而发展出资本主义。作者找到了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点——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
评分看完这本书,我就想到了我那长江北岸,大别山南的家乡。 我的家乡,大别山在北面徐徐延伸而来,南面的长江汹涌川流不息,形成了北面为属于大别山余脉的山地丘陵,南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畈区,是我们对平原的称呼。山区山林莽莽,地形起伏大,不适宜种植业,特别是粮食作...
评分 评分黄宗智先生这本著作,旨在探讨长三角地区农业长期发展不起来的原因。首先,作者的问题意识是对理论的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亚当·斯密古典理论,都认为商业化或者市场化会导致小农经济质的改变,从而发展出资本主义。作者找到了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点——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
1)商业化不一定会导致资本主义;2)商业化基本上会让更多的小农破产;3)Involution,没有发展的增长;4)感觉《长江》没有《华北》那本写得好,可能是面铺得太广了,而且49年之后的发展论述,似乎并非黄的强项;5)黄对欧洲古典经济学的理解似乎并不够透彻,王国斌整天在各种文章中吐槽黄宗智,大多也是关于本书的经济学理论的部分;6)叶汉明大婶当年是黄宗智的博士生?黄在《长江》和《华北》两本书的序言中都提到叶大婶。
评分西方以产权中心的再生产的生产效率和利润率为导向的经济观念,东方以生存权为中心的再生产的机会成本和总产出为导向的经济观念
评分略讀的,和華北差不多範式。
评分其实不如《华北小农》,尚可一看,P.Huang或者说他代表的那种治学方式可以一学
评分很多年前就打算《华北》和《长江》姊妹篇一起读,但这本书一直买不到新的。后来先读李伯重的《华亭娄县GDP》和曹树基的《中国地权结构》,再回头读这本,倒练蛤蟆功,才意识到黄宗智最大的贡献是区分江南的田底和田面权,而不是提出“过密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