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朝帝师的一生,通过书信电传和作者分析来叙述.值得一看.
高阳,台湾著名历史小说作家.
[本文首发于国学数典论坛] 台湾政治大学学者林文仁,在其著作《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两书的后记中,皆如此评价高阳:“在笔者心目中,已故的他永远是一位学院外的伟大史学家”。在《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绪论”中,林氏更用超长的篇幅,对原名许晏...
评分养成笔力可扛鼎, 准备花时要索诗 此是帝师翁同龢集古人诗句所撰之联。首句“养成笔力可扛鼎”,本是唐宋旧章,多为文人治国平天下之自况。殊不知,扛鼎之工,仅靠“笔力”远远不够,但古往今来,书生自大,持一笔而欲扫天下者,不在少数,终致误国误民误己。 翁师傅即是其...
评分养成笔力可扛鼎, 准备花时要索诗 此是帝师翁同龢集古人诗句所撰之联。首句“养成笔力可扛鼎”,本是唐宋旧章,多为文人治国平天下之自况。殊不知,扛鼎之工,仅靠“笔力”远远不够,但古往今来,书生自大,持一笔而欲扫天下者,不在少数,终致误国误民误己。 翁师傅即是其...
评分养成笔力可扛鼎, 准备花时要索诗 此是帝师翁同龢集古人诗句所撰之联。首句“养成笔力可扛鼎”,本是唐宋旧章,多为文人治国平天下之自况。殊不知,扛鼎之工,仅靠“笔力”远远不够,但古往今来,书生自大,持一笔而欲扫天下者,不在少数,终致误国误民误己。 翁师傅即是其...
评分养成笔力可扛鼎, 准备花时要索诗 此是帝师翁同龢集古人诗句所撰之联。首句“养成笔力可扛鼎”,本是唐宋旧章,多为文人治国平天下之自况。殊不知,扛鼎之工,仅靠“笔力”远远不够,但古往今来,书生自大,持一笔而欲扫天下者,不在少数,终致误国误民误己。 翁师傅即是其...
高阳先生历史小说之一,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好的一部高阳作品!其实称其为小说并不恰当,高阳本就有将小说写作信史的抱负(基本达到目标),本书实为一部立足于翁同龢日记基础之上的历史传记作品!因为广泛征引翁氏日记,故尔通篇文言多于白话,读来较为费时,却颇为受益,精彩处往往为之拍案叫绝、难以成眠!最欣喜处在于,《慈禧全传》中或为故意略过不写的“甲午之战”和“戊戌政变”,在此书竟得完璧,不啻意外惊喜!书尾所引翁氏绝命诗,“六十年中事,凄凉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高阳堪称解人也!
评分这是高阳的一部学术书,讲种种历史资料杂糅在《翁同龢日记》中进行比照分析,来推测演绎当年的派系斗争和各方势力的博弈。他对晚清的许多历史人物的态度已反映在他的小说里了,这本书是为自己的态度来源提供参考文献的注解。对翁同龢的谨饬、翰林四谏不同的秉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官场生命、李鸿章的政治手腕以及外交上的无奈、慈禧和满清亲贵在中法和甲午之战中的进退维谷、戊戌变法中光绪以及维新派的激进都有细致可信的分析。其中高阳最不齿的乃是康有为,以书生之见而搅乱政局,并在戊戌之变后在海外招摇骗财,实在是“落魄无行”。在附录又对康的几首诗一一加以批驳,说明康实在是自吹自大,其行可鄙。学术界现在基本打破了康的神话,而长久以来为了宣传,教科书却乐于采用康自己编的瞎话,深感被愚弄至此。
评分扯了点。
评分作者的读书笔记和学术底稿,对开阔眼界有很大帮助
评分一代帝师,个人的经历映照着那个时代。高阳的笔勾勒的清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