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作者:柴静 著
出品人: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01-7
价格:26.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645906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柴静
  •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 散文
  • 随笔
  • 成长
  • 女性
  • 记忆
  • 电台
  • 记忆
  • 遗忘
  • 成长
  • 情感
  • 人生
  • 告别
  • 治愈
  • 孤独
  • 坚持
  • 时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本书面世时,我已25岁。人生正在紧要关口,大的决断呼之欲出。离开电台之后的这两年,命运暗涌几近诡异。现在的我,定居在北京,做了电视主持人,剪发,化妆,在各城市间飞来飞去访问名流。兼职给多家报纸杂志供稿。其余三分之二的生活是穿过尘土飞扬的大街去买菜,和开电梯的人聊天,响应居委会的灭蟑运动故人,旧事大多没有下落,也无意再问。直到有天出版社的晏文娟来找我,带了一大束菊,和一本书的约稿信。她说,“这本书,不是因为你,是为了我们。” 我明白。当年她给我写信时,17岁。一颗颗斜斜的字,是一个人仰面向天时的困惑。我也不过是社会小角色。一份微薄的薪水,与世无交的天真与乖僻,很多人信里的迷惘也是我的。于是在电台里,原封不动,读出他们的文字,算是我的心声。回答人家热线里的问题也不过是几个字:“是,有人在,听到了,懂得。” 19岁的人,能胜任的,也不过是这些。当日的听众今天都四散于各地,他们的电台年代早过去了,生命的微妙与悲喜也已明白了大半,忘不了的,大概是那一段青葱岁月吧? ——洗完脸什么也不涂的年纪,初夏躲不过的茉莉花香,为一个人脸红心跳的时刻,一大群人笑笑说说在江边喝啤酒的夜——满江的渔火,早春三月满天空轻摇的细小叶子。最浅最浅的,呵,看久了心里会疼。还有,深夜听广播时对声音背后那个人的拟想,那支抵死缠绵的歌,和那些不明白为什么会掉下的眼泪。是不是?我坐在漫山遍野的雨里,写完《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很私人,尽到我最大的诚恳。个人的悲欢本不足道,但听了你们这些年的故事,这一个,也算我在夜深如海的时候,鼓足勇气讲出来的私房话吧。其他的都是旧作,从各色人物专访中可以看到我这两年与世交接的痕迹。还有就是文娟从她收集到的三四十本录音带上一点一点编选下来的内容。11月4号,她寄来书的大样,我坐在床沿上,翻到《尺素寸心》,看着那些失散了多年的信,岁月滚滚而来。怎么说呢?我的心情。是的,那些暗夜里的音乐,喃喃的人声,从唇齿间流过的一粒粒洁净的字,在一个年青女子身上留下的气息,终生不灭。谢谢文娟,谢谢大家。

柴静

作者简介

柴静,山西临汾人,1976年出生。曾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夜色温柔”,在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时空连线”“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等栏目担任主持人与记者。现为央视一套专题节目《看见》主持人。

目录信息

1.关于本书
2.目录
3.用我一辈子去忘记目录
4.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5.片头
6.开场白文字
7.人间世
8.尺素寸心
9.尺素寸心文字
10.深夜私语文字
11.片尾曲
12.附录
13.自序
14.人间世文字
15.我还是爱你的
16.自序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又是一年春节时,在归乡途中,我读着柴静的《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对柴静的印象最早来自于中学时代湖南卫视的《新青年》,此后多次在各种博客推荐上读到她的文章,犀利而细腻,是我喜欢的风格。这本书,大部分是记录她在此之前的经历:她的童年,青春期,大学,在电...  

评分

时间如一只野兽.紧紧的逼在身后.让人觉得仿佛在梦魇里. 长沙的天空饱含水滴. 那样的年纪.记忆里是湿润冰冷的夜晚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 水珠从香樟的枝桠间随着风吹而点点滴下.是南方城市沛润的气息.. 初三时,夜晚在被子里偷偷听广播——《夜色温柔》,充满磁性的男...  

评分

评分

原本可以找到这本书的纸质版,在学校的密集书库里,但是因为我一直害怕密集书库,所以找得很匆忙,没找到便出来了。于是找来电子版,就这样,《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夜色温柔的故事》,长长的书名,短短的随笔成了我夜间枕边的读物,陆陆续续读了很久,因为有太多共鸣,总是在...  

评分

柴静这本早期的书,题目很矫情,文字很矫情,基本可以称作是一位70后文艺女青年的自白书。没有什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也欠缺她现在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不过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本书的调调。为什么呢?套用一句很恶俗很豆瓣体的话:俱为女子,而我眼已垂落。在字句间追寻,总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情绪化,但真实

评分

关于这段时间里的想法和措辞评价,后来她写在《看见》的自嘲里

评分

不做记者,她差点就成了另一个安逸安妮宝贝。

评分

这本书前四分之一左右是绝对的好文章,虽然感性,忧郁而颇多华丽辞藻,但是并不感到矫情与做作,实际上,虽然这个世界在肯定粗糙与达观,摒弃很小资的忧伤与敏感脆弱的心灵,但人生中总有段时期对情感的微妙变化会然于心,有着比人生其他任何阶段都多的思索和斟酌,惋惜和痛苦,那种感觉很美好也很必要,如同冬日清晨明快的冷,尤其是这种不矫情的,很见笔力,然而第二个四分之一就是柴静自己当年的青涩文字了,可读性急转直下,后一半是读者来信,稂莠不齐,感觉这本书读完四分之一很可以弃了。我还是认为,感性与敏感是易碎的瓷器,有着令人心折的魅力,尽管在生活里,实用性太少太少,但是,我们总该有点形而上的生活吧

评分

现实人生就是这样,大多时候乏善可陈,有时却有最奇特的经验胜过一切传奇。很多人寄望于西藏,摇滚乐,恋爱,希望从中发现惊奇。我只愿在万人如海中安心地过下去,那里处处有让人震动和狂喜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