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完整的杰作。剧情大意
是:普洛斯彼洛是意大利北部米兰城邦的公爵,他的弟弟安
东尼奥野心勃勃,利用那不勒斯国王阿隆佐的帮助,篡夺了公
爵的宝座。普洛斯彼洛和他那三岁的小公主历尽艰险漂流到
一个岛上,他用魔法把岛上的精灵和妖怪治得服服贴贴。几
年后,普洛斯彼洛用魔术唤起一阵风暴,使其弟弟和那不勒斯
国王的船碰碎在这个岛的礁石上,船上的人安然无恙,登岸后
依然勾心斗角。普洛斯彼洛用魔法降服了他的弟弟和阿隆佐,
使他们答应恢复他的爵位。最后大家一起回到意大利。本剧
还歌颂了纯真的爱情、友谊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6日在埃文河畔的英格兰小镇斯特拉特福受洗,是富商约翰·莎士比亚和他的妻子玛丽·阿登的第三个孩子。据推测,少年时期的莎士比亚就读过斯特拉特福文法学校,并在那里学习了英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但历史学家不能确定莎士比亚具体的出生日期。
1582年,莎士比亚与安妮·哈撤韦结婚。这对夫妇在1583年有了女儿苏珊娜,两年后又有7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在1585年到1592年期间,莎士比亚住在伦敦。在那里,他先是当了一名演员,后来成为了剧作家。他的剧团即国王剧团,经常在环球剧场表演,莎士比亚是该剧场的股东之一。
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一些诗歌和大量的十四行诗。1611年,他离开剧场喧嚣的生活,归隐于斯特拉特福镇,住在镇上的第二大房子里,成为了一名乡绅。这之后,莎士比亚度过了5年平静的生活于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斯特拉特福的三一教堂。从他的时代到现在,莎士比亚一直被认为是英语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我对莎士比亚的了解实在是粗浅,但是这依旧无法阻止我为它写了一篇很差很差的评论。莎士比亚什么的,说起来分明全是泪啊!刚开始是被英语老师逼着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麦克白》,然后是在《哈姆雷特》打个小酱油,再后来是看BBC的《空皇冠》,再后来是去看同学们演的《暴风...
评分 评分读完莎翁的《暴风雨》,我认为自由应该有两种:一种是身体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剧中精灵爱丽儿所追求的,也是普洛斯彼得追求的自由之一;一种是精神上的自由,这种自由在普洛斯彼得所追求的自由中体现出来。 爱丽儿原是恶女巫西考拉克斯的仆人,但爱丽儿生性柔善,不能奉行恶女巫...
评分按语:《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独自创作的最后一部剧,是他的艺术总结,也是他对舞台的告别仪式。也许莎士比亚本人还扮演了《暴风雨》的主人公Prospero,Prospero五十岁,那一年莎士比亚也五十岁。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戏,就像一个魔术师的最后一场演出,莎士比亚放出了帽子里...
评分《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剧,虽然它在创作时间上落在后边,但是人们对《暴风雨》的评价使它无可争辩地居于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前排,而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也确实觉得《暴风雨》比《哈姆雷特》好看。 《暴风雨》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孤岛之上,它一半是神话,一半是真实,...
莎士比亚心肠还是好,很感动,不明所以地感动。“海水虽然似乎那样凶暴,然而却是仁慈的,我错怨了它们。” “神奇啊!这里有多少好看的人!人类是多么美丽!啊,新奇的世界,有这么多出色的人物!”
评分相当喜欢老莎的这个喜剧
评分宣泄情感时竟见琼瑶式的对白。 人物对话精妙机巧,“包裹谎言”之论令人莞尔。 译诗为诗,尤见功底。
评分看到了无数过去熟悉的情节,以一种魔法的温馨重新出现在读者面前:“他不会让船沉没,他注定要在岸上吊死”(《维洛那二绅士》),“我已经放弃了一切魔法,希望命运待我和善”(《李尔王》),“让我们趁机杀死他,你就可以当王了”(《麦克白》),“可父亲,我们原本是什么呢,又为什么现在住在这洞窟里”(《辛白林》)等等一切。这种温馨与回顾,以及最终结局的良善与理想,或许是绝笔之作的最后希望:虽然有那么多丑恶,但我仍旧希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恶可以变为善——但这样的希望也是脆弱的,因为一切都必须依靠魔法来加以实现。
评分若不从殖民主义反思的角度看待这部作品,那么该剧实在是太无聊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