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德斯是“德國新電影四傑”之一,安東尼奧尼(1912-2007)是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導演,20世紀電影的代錶性人物。從40年代到80年代初安東尼奧尼拍攝瞭近30部影片,其中《奇遇》、《夜》、《蝕》、《紅色沙漠》、《放大》等作品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1985年的一次中風使安東尼奧尼變得行動不便,並喪失瞭說話寫字的能力,隻能畫草圖,因此沉寂影壇 10年。1994年,他重燃創作欲望,在文德斯的協助下再執導筒拍攝《雲上的日子》。本書是文德斯在這部電影拍攝期間所寫的日記,字裏行間飽含著他細緻的洞察力和對安東尼奧尼的崇敬之情,真實而感人地記錄瞭當代電影著名作品的完成過程。這是一本電影大師寫電影大師的書,但不是單純的人物和作品描述或評論,而是兩位大師閤作過程的思想、精神、技術交流與碰撞以至融閤的特殊經驗記錄,在電影史中也是獨一無二的。同時,文德斯詳細地記述瞭一部電影如何付諸實現的許多細節--包括幕前幕後的每個環節,整個團隊人員的相互關係,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溝通,一些拍攝技術的處理,突發情況的應對等。沒有高深的理論、概念之類的東西,隻要對電影術語稍有認識,誰都能夠輕鬆愉快地讀完,瞭解一部電影是如何誕生。
維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著名電影導演,與法斯賓德、施隆多夫和赫爾措格並稱為“德國新電影四傑”,是20世紀70年代“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Cinema)的代錶人物之一。 文德斯1945年齣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1963-1965年在慕尼黑大學學習醫學及哲學專業,1966年投考巴黎高等電影學院失敗,用一年時間在巴黎電影資料館觀摩大量影片自學成纔。1970年代,受當時美國公路電影的啓發,以及齣於少年時對西部片的喜愛,文德斯開始拍攝屬於自己的歐洲式的公路電影,並由此奠定瞭他日後的創作方嚮,開始瞭他在光影世界裏的慢慢流浪。在他的著名電影作品《德州巴黎》、《美國朋友》、《柏林蒼穹下》、《直到世界末日》……中,流浪與疏離成為永遠的主角,文德斯也藉由這兩個元素在銀幕上創造齣一個個充滿詩意與虛空感的世界,贏得瞭評論傢和觀眾們的喜愛,並多次榮獲夏納、柏林、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的大奬,在國際影壇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一次发现有个人和我一样不喜欢用那些符合 记不得是何时开始就是不喜欢用了 很喜欢安东尼的文字 叙述着那些曾经的正在经历着的以及未来的 很多文字记下了 却忘记了 但回想起来总有着中时光的美好 淡淡的 还有着对未来的期望 我们都在向着自己的人生走着 或喜或悲 那些曾经陪...
評分在春节回家的火车上,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文德斯《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读他们拍摄的过程,文德斯的苦恼与宽容,安东尼奥尼的独断与毅力。 然后在夜晚,抚着书,再回忆回头,电影中哪些是安东尼奥尼的,哪些是文德斯的,才明白了为何文德斯的所剩无几,而安东...
評分一九九五年,我初次接触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正是这部《云端》。记得当时年纪小,偶然在同学那儿匆匆看过一小半,惊鸿一瞥! 在那之前的观影经验实在贫瘠,现在能回想的历历可数,革命题材略过不提,国产的有:《焦裕禄》、《芙蓉镇》、《老井》、《最后的贵族》、《落山风》、...
評分九四年,文德斯记下拍《云上的日子》的日记,每天我都在翻这本日记,有的是大师安东尼奥尼一点点的脾气,固执,独特的视角去拍电影。分歧,甚至在一天里没有进展。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点体会,不过,我只看到流水般的记录,而带给我的并不是那么多。
評分九四年,文德斯记下拍《云上的日子》的日记,每天我都在翻这本日记,有的是大师安东尼奥尼一点点的脾气,固执,独特的视角去拍电影。分歧,甚至在一天里没有进展。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点体会,不过,我只看到流水般的记录,而带给我的并不是那么多。
比較二
评分文德斯是安東尼奧尼的天使。大師永要有點脾氣的。文德斯這般細膩,難怪鍾情小津。非常有價值的一份文本,關於安公其人、其電影以及從一位導演角度詮釋大師獨到的拍電影方式。
评分中風偏癱的米開朗基羅,創作旺盛期的文德斯,兩個優秀的人文導演的碰撞,充滿敵視、茅盾、衝突還有相知和理解。相當有價值的一本書,完整地記錄瞭《雲上的日子》的拍攝始終,從中不僅能得到關於鏡頭運用,現場調度,故事講述等電影技術上的東西,還能得到很多關於堅持,關於思考,關於妥協等等的東西,當然,這本書還是對電影愛好者的價值大一點。
评分中風偏癱的米開朗基羅,創作旺盛期的文德斯,兩個優秀的人文導演的碰撞,充滿敵視、茅盾、衝突還有相知和理解。相當有價值的一本書,完整地記錄瞭《雲上的日子》的拍攝始終,從中不僅能得到關於鏡頭運用,現場調度,故事講述等電影技術上的東西,還能得到很多關於堅持,關於思考,關於妥協等等的東西,當然,這本書還是對電影愛好者的價值大一點。
评分作為《雲上的日子》拍攝日記,如果你對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很熟悉,也很愛維姆·文德斯的電影,而且把兩位大師一起導演的《雲上的日子》看過幾遍,那麼這本書真的啓發很大。兩位大師對電影審美的碰撞、衝突以及製作一部電影所做的妥協,每一個鏡頭是如何策劃並付諸實踐地同日光、燈光、演員、製片人之間相互“較量”,文德斯都一一記錄下來。可以看齣,為瞭讓安東尼奧尼拍完此生最後一部電影,文德斯作齣瞭很多讓步,並以敬重的態度看待瞭他和安東尼奧尼之間審美的分歧,他無法忍受大師對變焦的過度熱愛,卻也尊重大師獨特的藝術風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