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学苑出版社
作者:王学泰
出品人:
页数:647
译者:
出版时间:1999-09-01
价格:40.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80060853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王学泰
  • 中国文化
  • 历史
  • 中国历史
  • 社会
  • 文化
  • 中国
  • 游民文化
  • 中国社会
  • 民间文化
  • 社会结构
  • 历史研究
  • 底层社会
  • 传统文化
  • 社会变迁
  • 民俗学
  • 批判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王学泰,1942年12月生,北京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中国人的饮食世界》、《华夏饮食文化》、《人世百态》、《中国流民》、《中国人的幽默》、《燕谭集》、《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等。

目录信息

目录
序:发现另一个中国 李慎之
第一章:绪论/1
一 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与游民文化
二 游民意识是不是真正存在?
三 什么是游民?
四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二章: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
一 聚族而居的自然与社会背景
二 宗法国家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解体
三 汉至唐――族居与地主庄园经济的结合时期
四 宋代及宋代以后宗法家族制度的确立
五 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思想意识
第三章:封建社会中脱离了宗法与家族秩序的人们
一 什么是“脱序”?
二 社会动乱的主力军――流民
1流民产生的原因
2流民的归宿
3游民与流民的关系
三 游士的辉煌与解体
1士的本义与士的辉煌
2游士的解体
四 自命为社会良心的游侠
1侠的本义
2后世的“侠”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选择
3游侠品格与生活的独特性
4假游侠一―轻薄少年对游侠的模仿
五 历代统治者对流民、游士、游侠的态度
第四章: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
一 宋代人口的激增及其结构的变化
二 宋代城市建构的变化
1宋代以前的城市
2宋代的街巷制的城市
3城市的畸形繁荣与市民
三 两宋、元、明活跃于城镇的游民
1两宋城市之中的游民
2两宋城市中一种特殊的游民――军汉
3游民知识分子的形成
A什么是游民知识分子?
B游民知识分子形成的背景――宋代教育面的扩大
C两宋城市中的游民知识分子
4宋代统治者对待游民的态度
5元明两代的游民与游民知识分子
A在民族压迫下的游民与游民知识分子
B游民激增和游民知识分子的泛化
第五章: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
一 “江湖”――游民生活的空间
二 两宋时代的江湖艺人
1艺人的演出场所
2“说话”与“说话人”
3“说话”以外的通俗文艺
三 早期通俗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游民生活与游民意识
1“说话”的门类
2“朴刀杆棒”背后的生活与台前的故事
A“朴刀杆棒”――“短打”的故事
B宋以前的“短打”――游侠与刺客的故事
C宋代主流社会丧失了尚武精神
D朴刀和与朴刀相关的故事
E 杆棒的故事
3“发迹变泰”的故事
A“发迹变泰”的社会背景
B通俗文艺作品中的“发迹变泰”
C“发迹变泰”故事的社会影响
4“朴刀杆棒”、“发迹变泰”两类作品的意义
第六章: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载体
一 《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的形成
1《三国志演义》的创作与游民的关系
2《水浒传》的形成与游民
二 游民意识在《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等通俗作品中的表现
1游民的群体性格
A强烈的反社会性
B政治与社会斗争中富于主动进击精神
C拉帮结派与强烈的帮派意识
D传统文化的阴暗面在游民身上的反映
甲赤裸裸的残暴与野蛮
乙对待妇女的态度
丙追逐眼前的物质利益
2游民的人格追求
A侠客――游民的人格楷模
B两种侠客――义侠与豪侠
3义、义气――游民的道德
A义的含义
B江湖义气与“报”
C作为“义”陪衬的“忠”
D化“忠”为“义”
4平等――游民关于人际关系的理想
A结义兄弟间的平等原则
B梁山泊――游民的理想之所在
第七章:游民意识与通俗文学的演变
一 “说唐”小说系列的构成及其早期作品
二 游民知识分子与文人共同创作的《隋史遗文》
1《隋史遗文》的出现及其所依据的“旧本”
2从“讲史”向“英雄传奇”的演变
3《隋史遗文》进一步的士大夫化
三 作为游民知识分子作品的《说唐》
1《说唐》是江湖艺人的作品
2《说唐》中人物形象的游民化
3《说唐》中的帮派倾向
4游民对力量的盲目崇拜
5游民的复仇意识
四 背离了社会主流思想的游民意识
第八章:通俗文艺与游民意识的传播
一 通俗文艺――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
1人们对精神娱乐的渴求
2通俗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
3《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等带有游民色彩的通俗文艺
作品的社会影响
二 通俗文艺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崇拜
1关羽崇拜
2包罗广泛的英雄崇拜群
3戏曲和曲艺是形成英雄崇拜的主要媒介
第九章:从游民到帝王――一个个案的分析
一 谈所谓对农民的“背叛”
二 朱元璋的生平和造反实践
1游民经历与造反的目的
2秘密宗教信仰与游民的武装斗争
3夺取天下的武器――传统的中国政治学
三 朱元璋的治国之术
1空前数量的移民和重建小农经济
2重建宗法制度、严禁游民和巩固小农经济
3严刑峻法与极端专制主义
A严厉的律条与残酷的刑法
B对功臣和文人士大夫的镇压
甲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戮
乙朱元璋对文人士大夫的态度
C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四 从游民到帝王的思想转化
1从对社会秩序的反抗到迷信对社会的控制力
2从替天行道到皇极意识的转变
3最近于游民的心态――残酷
五 《英烈传》等通俗小说中朱元璋和朱元璋集团
第十章:通俗文艺作品和游民的组织化过程
一 游民的激增与游民的组织化的活动
1明代人口、流民与游民
2游民秘密组织的起源
A宋代以前的游侠结社
B会社的起源与宋代会社的繁荣
二 明末游民秘密组织的成熟
1游民秘密组织的力量及其所受到的通俗文艺的影响
2被误认为是清代天地会源头的明代游民组织
第十一章:天地会与通俗文艺
一 两种不同的秘密会社与安清帮
二 天地会的产生与通俗文艺作品的关系
1天地会为什么产生在福建?
2天地会的创建历史
3天地会的“神道设教”
A“西鲁神话”解秘
甲什么是“西鲁神话”?
乙关于“西鲁神话”的文本
丙文本背后的历史真实
丁“西鲁神话”所受到的通俗文艺的影响
B木杨城之谜
甲木杨城问题的提出
乙木杨城的来源与实质
4天地会的意识形态和组织形式
A忠义堂前无贵贱
B义气深时共生死
C顺天行道与替天行道
D开山立堂,各霸一方
E以梁山为模式的组织机构
F充满了通俗文学和戏曲色彩的人会与拜会仪式
5神秘而富于情趣的隐语
6具有浓郁文学色彩的长篇隐语
7千奇百怪的隐字
8带有礼仪特征的暗号
A手势
B茶阵
C腰凭票布
第十二章:游民、游民组织与通俗小说
一 游民的分化与通俗小说
1清中叶以后涉及到游民秘密组织的通俗小说
2游民的分化与侠义小说
二 会党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映
1会党地位的变化
2描写会党演变史的《青红帮演义》
3会党小说作家姚民哀
三 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1旧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2新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3又一个典型的游民形象――韦小宝
结语
后记
附录
1游民政治 黄远生
2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
之原因 杜亚泉
3引用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为了有选择的读书,曾经浏览过几位名家推荐给年轻人的书单。梁启超、胡适所开的书籍文史哲胪列、中西备具,洋洋洒洒,不消说通读一番,单看数目已经就令人叹为观止。最令我疑惑的,莫过博览群书的毛主席开给毛岸英的书目,只寥寥数本,而且尽是些江湖小说、通俗演义。虽说政治...  

评分

书中涉及到了一些中国社会的基本基因,同儒释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却又不同的一些基因。 这些人、这些因素,因为很少被文献记录、因为大多处于社会底层,所以很少被关注、最起码是没有被学术界充分关注。 但它们确实是巨大的存在,并且不断生化繁衍,不断用新的形式表现着它们...  

评分

书中涉及到了一些中国社会的基本基因,同儒释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却又不同的一些基因。 这些人、这些因素,因为很少被文献记录、因为大多处于社会底层,所以很少被关注、最起码是没有被学术界充分关注。 但它们确实是巨大的存在,并且不断生化繁衍,不断用新的形式表现着它们...  

评分

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其实中国人身上一直都存在着这种游民精神。只是在读这本之前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或是说还不知道用个什么词确切的加以定义。 首先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很长,有些语言叙述有重复不够简洁。就作者提到的游民思想来看,个人觉得中国人身上最危险的...  

评分

中国人的话语中有一种“江湖”意象,在不同的群体中却有不同的模样。在士人的想象中,江湖总有一种浪漫的色彩。自先秦就有“相忘于江湖”之喻,《史记》中也有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之说。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士大夫的浪漫想象中,江湖是一个与以“...  

用户评价

评分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开国皇帝多有游民这一现象,刻骨的嘲笑了现实的儒家规范,每个人都忘记了力量和生存。文人们也鄙视自我的怯懦,羡慕韦小宝的成功。历史不忍卒读,更不可深思,思之断人肠。

评分

这是一本学术性著作,讲的是中国社会的边缘人--游民。这类人的发展得力于游民知识分子和说书人的宣传,在教育及其落后的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娱乐消遣十分简单,说书与戏曲是传播游民文化的主要途径,并深深地影响着各阶层的民众。作者从通俗小说出发分析游民的历史变迁,条理清晰,其中提到了《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和“说唐“系列小说的影响,也专门对游民出身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做了专题分析。中国为什么总是在专制的循环里打转?看了这本书可能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游民们没有感受过爱,也没有安全感,最终也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安全感,很多帝王都是比较底层的人出身,这大概对这个中国的走向起了很大的作用。王先生坚持不懈地对游民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终成一家之说,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社会的本质应该是有帮助的。

评分

忘记读这本书是本科几年级了,现在想来内容有点散乱,但提出的概念却鞭辟入里,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属于让人读了更明白的那种书。王学泰老师一路走好。

评分

这是一本学术性著作,讲的是中国社会的边缘人--游民。这类人的发展得力于游民知识分子和说书人的宣传,在教育及其落后的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娱乐消遣十分简单,说书与戏曲是传播游民文化的主要途径,并深深地影响着各阶层的民众。作者从通俗小说出发分析游民的历史变迁,条理清晰,其中提到了《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和“说唐“系列小说的影响,也专门对游民出身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做了专题分析。中国为什么总是在专制的循环里打转?看了这本书可能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游民们没有感受过爱,也没有安全感,最终也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安全感,很多帝王都是比较底层的人出身,这大概对这个中国的走向起了很大的作用。王先生坚持不懈地对游民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终成一家之说,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社会的本质应该是有帮助的。

评分

忘记读这本书是本科几年级了,现在想来内容有点散乱,但提出的概念却鞭辟入里,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属于让人读了更明白的那种书。王学泰老师一路走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