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书写札记》是布烈松唯一的著作,是作者二十余年对“电影书写”进行的点点滴滴思考的集结。作者认为“电影书写”与时下的电影不同。电影是一种舞台剧的再现,抹杀了摄影机的独特性。而摄影机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复制舞台剧,而在于它严格捕捉到肉眼见不到而又为电影作者提供了极具潜力的组合要素,让电影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影像及声音的组合,令镜头所捕捉的现实片从现实的层面转化为真的层次。所以,作者视演员为模特,他们的作用不是演活某个角色,而是让人们通过他们的不露痕迹的言行进入他们的内心存在状态,这远比实际的戏剧冲突更能感动人。与其说影像再现了某种现实,倒不如说它们激发了某种想像。因此看似平谈的影像在适当的组合下就会造出神奇。作者不困于电影题材,更揭示了其他创作活动。其反思由技进手道,阐述预知、等待、诱导、亲近等艺术,颇具电影伦理学之论。
罗贝尔·布烈松(Robert Bresson)是法国电影大师。中学毕业后从事绘画, 30年代起参与电影制作。到80年代共拍成包括《贞德的审判》、《梦者四野》等十三部经典名作。他的“电影书写”理念及实践使他高居电影史殿堂的宝座。
对很多影迷来说,罗贝尔·布列松在法国是电影大师,即便是放在今天的电影界,他依然令很多电影导演无法超越。无疑,布列松的“电影书写”理念及实践使他高居电影史殿堂的宝座。不过,他的名作《电影书写札记》早在2001年由三联书店版推出了。在那个小开本中初次读到短小而信息...
评分1.模特儿: 由外向内的活动。(演员:由内向外的活动。) 重要的不是他们向我显露的,而是他们向我隐藏的。尤其是那些他们没想到会在自己身上有的。 他们和我之间:感通,预知。 2.两类影片:一类运用舞台剧手段(导演,场面调度等),并以摄影机来复制;另一类运用电影书写手...
评分布列松说,“在X眼里,电影是一种工业;Y眼中是拓阔、放大了的舞台剧;Z看到的是票房数字。” 电影究竟是什么,如果只是工业,那当我们凝视大银幕时莫名涌出的泪水究竟为何而流?如果是艺术,为什么它又在资本主义的裹挟下一次次地妥协、退让,失去了作为艺术最基本的独立性? ...
评分去掉我积累的错误和虚假。认识我的手段,掌握这些手段。 我的手段愈多,善用手段的能力愈减。 控制准确性。让自己成为一件准确的工具。 不可有执行人员的心。每拍一个镜头,要在我已有的想象上觅放新盐。 模特儿: …… 重要的,不是他们向我显露的,而是他们向我隐藏的,...
评分1.模特儿: 由外向内的活动。(演员:由内向外的活动。) 重要的不是他们向我显露的,而是他们向我隐藏的。尤其是那些他们没想到会在自己身上有的。 他们和我之间:感通,预知。 2.两类影片:一类运用舞台剧手段(导演,场面调度等),并以摄影机来复制;另一类运用电影书写手...
没想到真的就是碎片式的文集。但是每一条都在证明布列松严谨地践行了自己的创作和美学原则,他对于演员、表演、声音、影像的看法,对比他的作品来看,可谓一一印证。不管他作品的接受度如何,在我看来,布列松是少数几个已经掌握了电影作为艺术和工业的真正精髓的作者之一,并且完美地在他大部分实践中展现了艺术的光辉和神性。可以反复读。
评分如果不是电影的操作者,很难理解这本书的意义.
评分如果不是电影的操作者,很难理解这本书的意义.
评分上课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读的。。。
评分每个时期看都有变化,但布大爷真的是极品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