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扎根、下放,三结合、五一六、富农、知青、学习班、赤脚医生、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这些陌生的词今天已经消失了。韩东用干净、节制、纯粹的语言,不动声色的冷峻的叙述,将这些词和它背后的历史打捞出来。它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吗?它会是“××燃烧的岁月”吗?
韩东
1961年生,早年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
198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
1992年辞去公职。
著有《我们的身体》、《西天上》、《我的柏拉图》、《交叉跑动》、《爱情力学》、《爸爸在天上看我》、《吉祥的老虎》等小说、诗文集。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长篇小说,也收集了很多这部小说的评论。有彻底否定的,有好评满纸的。我觉得有一条大家都没有说到。就是当代小说这种形式,完全是西方舶来品,过去有很多好作家好小说,说名字就有金庸、马原、格非、余华、王小波,莫言……所有的人,甚至是他们所有的...
评分这本书是狗熊向我推荐的,后来在特价书店用半价买下来了,昨晚看完,一想,嗯,物超所值。 我相信生在苏北一带的人,比如我,看这本书一定又有着另一种亲切,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是我们从小操使的,很多场景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只是现在有些记忆被尘封了,而《扎根》拂开了那...
评分这本书是狗熊向我推荐的,后来在特价书店用半价买下来了,昨晚看完,一想,嗯,物超所值。 我相信生在苏北一带的人,比如我,看这本书一定又有着另一种亲切,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是我们从小操使的,很多场景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只是现在有些记忆被尘封了,而《扎根》拂开了那...
评分钜细靡遗地描述、还原、重建了一个日常,一个我们不怎么熟悉的乡间生活,一个我们熟悉的“父亲”。看着他爸爸,我总是会想到我爸爸。 其他人物,也都很眼熟。 很多人讨厌日常生活,特别是年纪小的时候:日常不新鲜,口味不重,没杀气,不好玩;日常无聊、乏味、事不如人意;街...
评分《扎根》作为一部描述文革生活的小说的与众不同在于它既没有面红耳赤激情燃烧像个赤膊上阵的莽夫那样扯着脖子乱嚎,也没有悲情感伤反思怀念犹如一个河边怨妇凄凄惨惨戚戚。而此二者正是中国大部分文革小说的通病,(也包括调侃的那一类),都因为过于激动而只感动...
又见好文字!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随手就能找到讲故事的语气。讲的是下放,专注于写人写事,对情绪、时代等相对虚的东西不着什么笔墨,只在附录里透露了几句态度。他对扎根的解释是,一头向上子孙绵绵,一头则化灰成土向下猛扎。之前看谁说的,作家要写常事,不正常的留给记者,此一例。
评分看完了韩东的《扎根》,看完之前认为这部作品只能给四星,但是最后一章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有了最后这一章,它成为了一部五星作品。读韩东的必读之书。
评分重读,04年初读于天津图书馆。真实的东西自带隐喻,巨大的信息量本身即是动人的。后三分之一乏力似是自传式写作的证明。小说额外加入叙述者"我",作用不明显,如果是为了实现作者"把真的写假"的目的,不太成功,可能还不如最后做实"我"即是小陶效果来得好。
评分鲜活灵动,竟有魔幻意味
评分拔根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