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詞典》集錄瞭湖南汨羅縣馬橋人日常用詞,計一百一十五個詞條。它以這些詞條為引子,講述瞭古往今來一個個豐富生動的故事,引人入勝,迴味無窮。
這部長篇小說沒有采取傳統的創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閤瞭文化人類學、語言社會學、思想隨筆、經典小說等諸種寫作方式,用詞典構造瞭馬橋的文化和曆史,使讀者在享受到小說的巨大魅力時,領略到每個詞語和詞條後麵的曆史、貧睏、奮鬥和文明,看到瞭中國的“馬橋”、世界的中國。小說主體從曆史走到當代,從精神走到物質,從豐富走到單調,無不嚮人們揭示齣深邃的思想內涵。
這是一次成功的創作實踐,是中國當代文學一個重要的收獲。
韓少功,1953年1月齣生於湖南省,漢族,現居海南。1968年初中畢業後赴湖南省汨羅縣插隊務農;1974年調該縣文化館工作;1978年就讀湖南師範大學中文係;1982年後任湖南省《主人翁》雜誌編輯、副主編;1985年進修於武漢大學英文係,隨後任湖南省作傢協會專業作傢;1988年遷調海南省,曆任《海南紀實》雜誌主編(1988)、《天涯》雜誌社長(1995)、海南省作協主席(1996)、海南省文聯主席(2000)等職。當選為中國作傢協會全委委員、主席團委員(1997,2001),中國文聯全委委員(2001)。
曾在青年部門(1985)、林業部門(1986)以及大學(1995)兼職,曾社會兼任省政協委員、常委(1983、1989、1993)和省人大代錶(2003)等職。
老太:死老头你害病鸟,就不能走快丁照! 老头:死老蛮子,走再快也没你嘴快。 老太:赶麻丁着,一转脸街上料共(棍)都刮不到人了。就去拾下集货啊。 老头:少砍空,你就听打鼓上墙头,哪个告送你就没人滴?才开始上人。 老太:就派冲啊你,都到晌心列,还才上人,上你心啊。 ...
評分 評分说来惭愧,我以前一直以为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真的是一本词典,因为作家编词典也并非个例,梁实秋就编过《远东英汉大词典》。而且我想,韩少功这本词典一准也是中英对照的,既然有《牛津辞典》怎么就不能有《马桥词典》呢?“牛津”对“马桥”,牛唇对马嘴,渡口对桥梁,...
評分昨天上午念完了《马桥词典》。前面的百来页是几个月前和杨步伟《杂记赵家》一块儿读的。那几天读书的兴致特别好,全出于趣味的。这一年来,常常看书都“由不得自己”。谁都知道,乐趣是一回事儿,要学有所成,便不能没有点计划。谁能说保全哪一个才是好呢?或者各退一步。 ...
評分不得不说,我刚开始读《马桥词典》的时候是有点失望的。很难将这本书归为小说还是散文随笔,因为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书可以以词典的方式写出来(这里涉及到所谓韩少功抄袭《哈扎尔词典》的事,但我觉得他只是借用文体,算不上抄袭),所以在没阅读之前,我觉得我会收获一个新奇有...
通過記錄馬橋人的方言詞匯,來描寫詞匯後作者作為外地人體會到的種種意思與妙處,以及運用到這些詞匯的那些場景——而這些場景又構成瞭一個個故事,刻畫齣瞭一個個人物,最後塗寫齣瞭一個模糊又清晰的小說輪廓;此外,作者還能利用一個個方言詞匯做引子,引齣自己的種種思緒,形成散文似的文章,涉及到瞭語言學、美學、哲學、倫理學、文學……這部作品是相當讓我佩服的。之所以不打五星,是因為他的描寫不是環環相扣的,相比之下不太有非讀下去不可的誘惑力,不會讓我有重讀的衝動——我記瞭筆記,以後重讀筆記就好啦。
评分形式是藉鑒的,內容是體驗的。愛的情感流過之後,總有讓人驚訝的東西沉澱下來。 “在這裡,愛和恨換瞭個位置,就像底片在成像過程中黑濾下瞭白,而白濾下瞭黑。在馬橋麵前,人的仁厚濾下瞭冷漠,而人的冷漠濾下瞭仁厚。 “
评分說《馬橋詞典》抄襲《哈紮爾辭典》的人,不是沒讀過此書就是腦殘。
评分讀完特彆想給自己的傢鄉也寫一本詞典,但實在沒有韓少功對人和土地那麼深厚的興趣和洞察。
评分平庸的作品,與其說是形式的冒險,不如說是形式的綿軟和懶惰,與其說是社會,文化和哲理的思考,不如說是拙劣的議論反而破壞瞭鄉土的質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