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張岱年教授給主編的信(摘錄)
序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傳統(古代)倫理思想的誕生
第一節 西周倫理思想的産生與殷周之際的社會變革
第二節 西周“有孝有德”的倫理思想
一 以“孝”為主的宗法道德規範
二 “修德配命”和對道德作用的自覺
三 “敬德保民”的“德治主義”雛型
第二章 春鞦戰國時期的倫理思想
第一節 春鞦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及其倫理思想特點
第二節 春鞦時期倫理思想的新舊更替
一 宗法道德規範的演化和發展
二 “德”概念的發展和道德作用的不同認識
三 “義利之辨”的發端
第三節 孔子的“仁學 倫理思想
一 “愛人――“忠恕”的“仁愛 原則
二 “仁”“禮”統一的社會倫理模式
三 “仁、智 統一、“仁者安仁”的理想人格
四 學思結閤的修養方法
第四節 墨子的“兼愛”說和功利主義思想
一 與“交彆”相對立的“兼愛”原則
二 貴義、尚利的功利主義
三 “閤其忐功而觀”的道德評價原則
第五節 《老子》的“無為”道德觀
一 “道常無為”及其倫理學意義
二 “大道廢,有仁義”的道德蛻化論
三 “復歸於樸”的道德理想
四 “無為”作為一種處世之方
第六節 楊硃和楊硃學派的“貴己 “重生 說
一 “貴己”、“重生”的人生理想
二 “重生 和“全生之道”
三 “貴己”“重生”的思想實質和曆史意義
第七節 孟子的仁義之道和性善論
一 “人倫”說與“仁義”之道
二 以仁政“得民心”的道德作用論
三 “去利懷義”的義利觀和道德價值觀
四 “性善論”和道德本原說
五 存心養性 反身內省的道德修養論
第八節 莊子的人生論和自由觀
一 憤懣世俗桎梏人生的批判精神
二 “逍遙遊”――超世“遊心 的自由意境
三 順世安命的處世方法
四 所謂“莊子精神”
第九節 後期墨傢對墨子倫理思想的發展
一 對墨子“兼愛 說的發展
二 對墨子功利主義思想的發展
三 對墨子誌 功統一觀的發展
第十節 荀子的性惡論和禮義學說
一 “性惡論”和“性僞之分”說
二 “禮論”――論道德起源和道德作用
三 “以義製利”和“榮辱之分”的義利觀及道德價值觀
四 “化性起僞 “積善成德”的道德修養論
第十一節 《中庸》 《易傳》 《大學》
《禮運》 《孝經》的倫理思想
一 《中庸》論“中庸 和“誠
二 《易傳》的“天道”與“人道 閤一的“宇宙倫理模式”
三 《大學》的“大學之道”
四 《禮運》的“大同”、“小康”說
五 《孝經》論“孝”道
第十二節 韓非的“自為”人性論和以法代德的非道德主義思想
一 人皆“自為”、人各“利異 的人性論
二 以法代德、“不務德而務法”的非道德主義
三 公私相背 去私行公的公私觀
第三章 兩漢時期的倫理思想
第一節 獨尊儒術和兩漢倫理思想的特點
第二節 董仲舒的“天人閤一 論與神學倫理思想
一 “天人閤類”與“道之大原”
二 道德宿命論與“經”、“權 之說
三 “三綱五常”――封建倫理綱常體係的建立
四 人性論與“成性”、“防欲”的教化思想
五 義利“兩養”與“正義不謀利”的義利觀
第三節 王充的性、命論和對道德神化的否定
一 對道德神化的否定
二 “稟氣 成性和人性“異化
三 駁“福善禍淫”及“性與命異”說
第四章 魏晉時期的倫理思想
第一節 名教危機與“玄學 倫理思想的産生和特點
第二節 王弼對“名教 的玄學論證
一 “名教本於自然”的道德本體論
二 有性有情、以性統情的人性論
三 “慎終除微”的“自保”之術
第三節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倫理思想
一 “越名教而任自然”
二 “意足”為樂的人生理想
第四節 《列子 楊硃》篇的享樂主義人生觀
一 生當行樂的人生理想
二 縱欲主義的“養生”論
第五節 裴�的“崇有論”及其對“貴無論”倫理思想的批判
一 “理既有之眾 非無為之所能循
二 對縱欲主義養生論的批判
第六節 郭象“名教即自然 的倫理思想
一 名教即“天理自然”
二 “性各有分” “各安其分”的性命說和人生論
第五章 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倫理思想
第一節 佛、道兩教的興盛及儒、佛 道倫理思想的鬥爭與閤流
第二節 道教的教義與戒律
一 道教的産生和演變
二 《太平經》中反映的早期道教的道德觀念
三 以葛洪為代錶的道教的教義與戒律
第三節 《顔氏傢訓》的傢庭道德教育思想
一 傢教的重要性
二 傢教的方法
第四節 佛教的宗教倫理思想(一)
――宗教善惡觀和善惡輪迴報應說
一 宗教善惡觀
二 善惡的輪迴報應說
第五節 佛教的宗教倫理思想(二)
――“佛性”說和宗教人生觀
一 “佛性”說
二 齣世主義的宗教人生觀
第六節 韓愈以儒排佛的“道統”論和“性三品
說
一 “抵排異端,攘斥佛老”
二 以儒排佛的“道統”論
三 性情論和“性三品”說
第七節 李翱的“性善情惡 論和“復性
成聖之道
一 “性善情惡 的人性論
二 “滅情復性”――超凡人聖之道
第六章 宋至明中葉時期的倫理思想
第一節 “理學 的興起與宋明(中葉)時期倫理
思想的特點
第二節 宋代功利主義思潮的始倡
――李覯的倫理思想
一 人性論及其內在矛盾
二 《禮論》中的道德現
三 “利欲可言” “循公不私 的功利主義思想
第三節 理學倫理思想的開創
――周敦頤的“誠本”論和“主靜”說
一 “以誠為本”的道德本體論
二 以“中正仁義”為“人極”的道德標準
三 “無欲” “主靜”的道德修養論
第四節 王安石的人性論及其倫理思想
一 “性情一”的人性倫和善惡由“習”的道德觀
二 以仁義為“道德”的功利主義新義
三 教、學成材和“五事”成性的道德教育
道德修養論
第五節 張載的人性“二重”說及其倫理思想
一 “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人性“二重”說
二 “民胞物與”的泛愛主義及其實質
三 “知禮成性 變化氣質”的修養之道
第六節 程顥、程頤的“天理”觀及其倫理思想
一 天人“一理”的道德本體論
二 天命之性和氣稟之性的人性論
三 人欲與天理“難一”的理欲對立論
四 “敬義夾持” “格物緻知”的修養論
第七節 硃熹的“理學”倫理思想體係
一 “理一分殊”的道德本原論
二 “性同氣異”的人性論和性命說
三 嚴辨“義利、理欲”的道義論及其禁欲主義實質
四 “居敬”與“窮理”互補的道德修養論
第八節 硃陸異同與陸九淵的“心學”倫理思想
一 “心即理”的道德本原論
二 “自存本心”的道德修養“易簡功夫
第九節 硃陳之爭和陳亮的功利之學
一 “人道”存於“人事”的道德觀
二 “功到成處 便是有德”的功利主義
第十節 王守仁“緻良知”說的倫理思想
一 “良知 說和道德“心本”論
二 “緻良知”的道德修養論
三 “復其心體之同然”的道德教育方法
第七章 明末清初的倫理思想
第一節 道德啓濛思想的興起及其對理學倫理
思想的批判總結
第二節 李贄的“私心 說及其對“道學
禮教的批判
一 “人必有私”的人性論和“邇言為善”的價值觀
二 “緻一之理”的平等觀與“任物情”的個性自由說
三 揭露“道學”之虛僞 反對以孔子為偶像
第三節 黃宗羲對封建君主專製主義的批判
一 “天下為主,君為客”
二 臣者“為天下 非為君也”
第四節 王夫之對宋明時期倫理思想的批判總結
一 “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形成過程論
二 天理“必寓於人欲以見”的理欲觀
三 “身成”與“性成”統一的“成人之道”
第五節顔元的人性“氣質”無惡論和重
“功利”、“習行”的道德觀
一 “氣質”一元和“氣質”無惡的人性論
二 “正誼以謀利 的功利主義
三 “實事” “習行”的成人之道
第六節 戴震“血氣心知”的人性論及其對
程硃理學的批判
一 “血氣心知”的人性“一本”論
二 “理者存乎欲”的理欲統一觀
基本資料書目索引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