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冰雪为卿热

不辞冰雪为卿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同心出版社,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作者:那迦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2
价格:36.8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7702505
丛书系列:比烟花寂寞
图书标签:
  • 评论
  • 纳兰词
  • 纳兰容若
  • 传记
  • 自有藏书
  • 不辞冰雪为卿热
  • 20120912
  • 爱情
  • 温暖
  • 坚持
  • 冰雪
  • 热恋
  • 深情
  • 浪漫
  • 守护
  • 信念
  • 感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生于乌衣门第、长于贵族之家的纳兰容若是有清一代天资独发、性情独具的唯美词人,他那彗星般传奇的人生和震古铄今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唏嘘感叹。他痴情执著,为所爱之人郑重许诺、三世不忘;他侠肝义胆,为救朋友赴汤蹈火、义不容辞。然而,才与命防、情深不寿,一生短暂的纳兰以一双敏感智慧的眼睛过早地参透了人世间变幻无常的命运;以一颗哀婉悲切的心,沉重地担荷了生命中太多细腻幽微的感伤。他的生命已与他的词作合二为一。他的词,读来首首玲珑剔透、清澈动人,如冰雪之纯粹,如月色之皎洁,成为纳兰迷们耳熟能详、争相传颂的篇章,更无愧于王国维所赞誉之“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的异代知音那迦女士,痴爱古典、雅善填词,以忧伤清丽的文字触摸纳兰一生里最美好的记忆,解密纳兰心灵中最惆怅哀怨的情愫。全书二十九章以词析人,引领我们走进朝圣纳兰的灵魂之旅,堪称纳兰词传的集大成者和终结之作。

【编辑推荐→→有史以来最深情、最重情的词人】

1. 这世界上但凡有一件事一句话是关于【纳兰容若】的,皆成其为好。

2. 与其他同类书的最大区别是:这是第一本完整记录纳兰公子情感历程的词传

3. 随书特别赠送“纳兰容若考级试题”。检验你是不是真正的纳兰容若粉丝!

4. 夹板精装,最美的包装只给最爱的词人。

【作者告白→→其实你没有做错什么/只是错生了一颗,诗人的心】

主宰纳兰一生的究竟是什么?

毫无疑问,他是一个词人,而且是一个多情的词人。这一点,几乎掩盖了他身上所有的其他特质。

虽然没有经过凄风厉雨的生活,但只是风花过眼,月落衣襟;只是黄沙弥漫,鹤唳猿惊;或者挚友生离,爱人死别;或者春光荏苒,秋色萧条……世间的万物,都会在他的心中留下悸动,在他的灵魂里沉淀为诗句。他仿佛在尘世之外,又总是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他的生活看上去无忧无虑,他的心中却充满愁苦。是的,他多情,善感,因此也多愁,善怨。

然而仅仅如此吗?人们总是说,他是承平少年,乌衣公子;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没有古代词人中常见到的身世之痛,也不会寄寓什么国仇家恨,然而读到的人,却常常被他的某一句词令,触动心弦,怦然悸动;常常在经历了人生的纷繁之后,才从他的叹息中感悟到纯真。

这个看似拥有一切的人,真的只是在无病呻吟吗?

作者简介

那迦,纠结的金牛座,一心二用的AB型,爱猫猫的饱暖闲人。

目录信息

目录
楔 子 弄璋儿001
“乃生男子,载寝之牀,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在古代,每一个男子的出生,都寄寓着父母的无限期望。而他们的成就与自身,与时势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出生在大清王朝定鼎之初的成德,既是一位初入中原的“异族”,又堪称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不过自己也好,父母也好,大约都不会想到他最终将以一位出色词人的身份留名后世。
第一章 乌衣门第006
在成德的童年时代,他的家族背负着双重身份。父亲是业已失败的酋长世家的后代,母亲是刚刚获罪的皇族宗亲,可以说既高贵又失落。不过在能干的双亲呵护下,成德的童年显得无忧无虑。而且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明珠在官场中如鱼得水、平步青云,逐渐走上了实实在在富极贵甚的地位。
第二章 登贤书014
品学兼优,一定是少年成德的老师们能给他的唯一评语。虽然是满族出身,但在汉文化的世界里,他却像一个标准的优等生,聪明过人、好学不倦,大考小考升学考,无一能将他难倒。在康熙十二年因为寒疾“辍考”之前,成德在学业上一直是无往而不利。
第三章 回廊影021
在成德孜孜于学业的同时,多情少年情窦初开,青涩的初恋为他的生活带来喜悦,也带来了烦恼。相爱的两个人最终未能相守,只在他最早的那些诗词中留下了许多泪痕。
第四章 上元灯028
各种节令中,成德描写的最多的大概就是上元了。“相逢若个能相赏,消得金霞照夜珠。”一年之中妇女唯一能够出门游街的夜晚,在当时不亚于情人节,成了幽会的首选之日。而在那鱼龙乱舞的阑珊灯火中,蓦然回首,竟然也能看到成德和他的情人海誓山盟的身影。
第五章 浊世佳公子035
很多人当年是读了王葳的散文《销魂绝代佳公子》才开始热衷于纳兰的。不过“佳公子”这名号绝不是现代的小资女们凭着想象才加在他头上。风流潇洒、任侠重义的纳兰容若,不但文武双全,而且诗词文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无论当时还是在后世,他的风姿都让人无法不充满遐想。
第六章 问学050
虽然以词成名,但成德学习时的主要精力其实在儒学。在等待下一次殿试的几年间,他跟随老师徐乾学研习经史,在学问上大有长进。同时他在师长、朋友们的帮助下,开始参与编刻大型经解丛书《通志堂经解》。然而与他相关的成果中最为厚重的这套书却因为署名权的问题,成了一桩至今都无法辨明的公案。
第七章 荆江水065
康熙十二年底开始的三藩之乱,对康熙初年政治、军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持续八年的战争才得以平定。在此期间,兵部尚书明珠作为坚定的主战派,得到康熙的倚重和信任,为他后来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石。而血气方刚的成德,则有意投笔从戎、立功疆场。可惜的是,他的一腔热血并没有找到用武之地。
第八章 林下闺房075
才子佳人的故事虽然自古流传,真实的却不多。二十岁的成德娶两广总督之女卢氏为妻,成就的偏偏就是这样一桩美满婚姻。男才女貌,两契同心。在成德眼中,她就是再世的谢道韫,更是自己一生最深爱的那个人。
第九章 不信道,遂成知己081
一句“德也狂生耳”,让人看到成德风花雪月、愁风苦雨的另一面。在朋友面前,他是一个真诚热情、不畏世俗的“狂生”,而与他相交最为莫逆的,当属无锡人顾贞观。虽然他们年龄相差不少,且一个是汉人贫士,一个是满洲贵族,却在康熙十五年,结交成为一生的知己。
第十章 谁整樱桃宴093
意气风发的成德,在他终于完成殿试、考取了进士之后,达到了一个顶峰,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深渊。在明珠入阁前后的这段关键时期,康熙皇帝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将这位新科进士搁置了两年没有委任,而且最终让他担任了属于武职的侍卫。这一结果令周围的人大吃一惊,更让成德深受打击。
第十一章 情在不能醒104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是后来非常欣赏成德的王国维在妻子病重之际写下的悲伤词句。无常的人间,无法挽留的幸福。成德和卢氏这对年轻的夫妻,仅仅相守三年,就不得不面对永远的分离。成德万万想不到,生产后的卢氏在病了短短一个月后,竟然撒手人寰,离他而去。曾经拥有过的短暂美好,在无尽的孤寂和空虚面前,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伤痛。
第十二章 风来渌水亭114
康熙皇帝通过笼络汉族文人,在三藩之乱后,进一步稳定了大清王朝的统治。康熙十七年开征的博学鸿儒科,就是其中的一个重大举措。成德的诸多好友像朱彝尊、严绳孙等人都被举荐来到京城。虽然考选的过程也不乏暗涌和矛盾,总算还是得到了皆大欢喜的结果。而当世之名士齐集一堂,使得京城文坛大为热闹起来,成德的渌水亭也随之成为了文人聚会的一个重要场所。
第十三章 花间课126
因为博学鸿儒科,成德终于结识了大词人陈维崧,以他为首的阳羡派当时正领袖词坛。他的另一位好友朱彝尊开创的浙西派此时也呼之欲出。不过成德不属于其中任何一派,他和顾贞观以《花间集》为宗,主张“铲削浮艳,纯任性灵”自成一格,他们一起编印的《今词初集》正是这种词学思想的反映。随后,成德的第二本词集《饮水词》也由顾贞观编印问世,成德将它称之为“花间课”。
第十四章 远书141
无论诗词还是文章,都是作者“用心”所作,与真实的自己仍然有所隔阂。有幸的是,成德还有一卷手简得以存世,从中不但能看到他的真迹,更能看到他的生活,也就成为了解真实的成德最宝贵的资料。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和他有结拜之谊的朋友张纯修。正是他出于对朋友的珍视,才悉心保存了成德写给他的诸多信札。
第十五章 马曹150
提到侍卫,人们总是想起“御前”、“带刀”之类的浪漫字眼,实际上所有侍卫都带刀,但绝不是都能在“御前”。普通侍卫又称为“大门侍卫”,大多负责宫门值宿,而成德则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管理御马。或许会有人觉得“马曹”这字眼破坏美好的想象,不过这是事实,而且很可能成德本人也为此感到相当的郁闷。
第十六章 悲歌吴季子158
营救吴兆骞一事,是成德和顾贞观“生死之交”的见证,也是他侠肝义胆的最佳体现。不过对于纳兰这样有权有势的贵族来说,释放一个流人真的那么了不起吗?只有了解了辛酉科场案的复杂背景,才能理解解救吴兆骞在当时的意义,以及造成的轰动效应。
第十七章 金缕曲167
要释放一个流放犯,并不是靠明珠或者康熙的一句话就能做到。为了营救吴兆骞,成德花费了五年的时间,更动用了不少关系,终于在康熙二十年让吴兆骞生入榆关。然而让他下定决心来做这件事的,不是名利,仅仅因为他和顾贞观的友情,以及两首催人泪下的《金缕曲》。
第十八章 长飘泊179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词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差近之。”能用词这种体裁写出塞上的壮阔和悲凉,是纳兰词与众不同之处。不过与此相伴的,是成德挥之不去的羁旅之愁、离别之苦。常年累月扈从皇帝出巡的生活,让成德忍不住牢骚满腹。
第十九章 河冰跃马190
从顺治年开始,一伙俄罗斯人流窜到东北边境,不时劫掠当地居民,成为康熙必欲去之而后快的心病。等到三藩之乱彻底结束,皇帝不但亲自往东北视察军备,随后更派遣郎谈和彭春带领一小队人马前往侦察“罗刹”们的情况。这次侦察行动是后来恢复雅克萨、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前奏,同时也是成德的武将生涯中,唯一参与过的一次军事行动。
第二十章 旧时明月200
康熙二十一年,成德一连两次前往东北,因此多次经过了叶赫族曾经的领地——开原北关。一百年前,他的祖先们成为东北最强大的部落之一,并一度成为整个海西女真的盟主。然而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带领的建州女真蓬勃发展,最终击败了叶赫纳兰氏,统一女真各部。故地重游的成德面对断壁残垣,回想当年的“蛮触之争”,心情难以平静,并为此写下不少含义颇深的词句。
第二十一章 西风恶213
权臣之子、进士出身、文武全才的纳兰,无论怎么想,也应该在仕途上得到一个更高的职位。然而成德却当了八年的侍卫。这不但与他的理想相悖,更耗费了他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使他在学问上也没能更进一步。而官场的黑暗,权力的危险,更让这个洁身自好的年轻人不得不时时警醒、处处当心。在看似风光的八年中,他的意志和抱负不断被消磨,以至于身心疲惫。
第二十二章 梦江南221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六下江南。康熙二十三年取道山东,南下金陵,就是其中的第一次。对于喜好汉文化的成德来说,江南的风景人情一直令他心驰神往。虽然南巡队伍在深秋之后才到达江南,成德还是为自己的所见所闻大大地惊喜了一番。留在江南水乡的诗词和文章,也难得地透出欣悦和留恋。
第二十三章 枇杷花下人232
就在成德南下的时候,顾贞观正带着一名江南女子北上京城,等候成德。她就是沈宛。这个在成德的生命中最后出现的女子,是一位难得的女词人。因为仕途和生活的苦闷,希望葬身柔乡的成德恳请顾贞观为他牵线,将沈宛纳为外室。然而这一次的爱情仍然以悲剧收场。相聚半年之后,沈宛南归,成德辞世。
第二十四章 暮春候244
康熙二十四年的暮春,已经是落花时节。成德的好友严绳孙告假还乡,前来辞行。那一天他们促膝长谈,说到了很多让成德唏嘘感慨的世事人情。当严绳孙起身告辞时,更感到成德的心中还有一些难言之隐。然而他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口占了两首告别的诗。
第二十五章 花未落,人已远257
五月的夜合花,开得灿烂。渌水亭中,几位好友,一场诗宴。他们讨论词选,谈论成德可能得到的新任命,他们为夜合花赋诗……一切看起来和过去没有两样。那就是成德去世前最后的聚会。他的生命在三十一岁时,骤然终止。
第二十六章 别后263
只是短短的七天。成德的去世,带给他身边亲友的,不止悲痛,还有震惊。他们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又不得不接受。他们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毫无预兆地带走了他年轻的生命。是疾病?是忧伤?还是命运?
第二十七章 冷落池亭270
顾贞观南归之时,一同参加过夜合花诗宴的吴天章赠诗云:“谷帘泉好曾参谒,夜合花开罢赋诗。金马才名狂客散,斜川风景酒人知。”念及乙丑五月间事,不无感伤。随着成德的离去,渌水亭雅集终于曲终人散,成为当时人们记忆中的风景。
第二十八章 楝亭夜话282
如果。如果成德没有过早地离开人世,他将终于何处?是成为名臣,还是成为宿儒?或者,依然郁郁不得志?人们相信,如果天假其年,他至少会留下更多,更了不起的词章。但是没有如果。所有的猜想,只能留下怅惘。“人人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许多年后,曹寅一语,让人几乎以为如今的所见,也不过是虚妄。
第二十九章 人间何处问多情292
“鸡头池涸谁能记,渌水亭荒不可寻。”纳兰家在经历了从明珠到瞻岱的几度沉浮之后,终于随着清王朝彻底走向没落,时至今日,甚至连遗迹也难以寻觅了。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有一颗星是友情分。又一本会被我束之高阁的所谓词传。我知道作者是爱兰之人,所以才更失望,错字不提,底本乱七八糟也不提了,那认为的纳兰的感情对象,是不明白满洲对婚外奸情的惩戒有多严也算了。好吧我知道姐姐她是很好的研究纳兰了,史料什么的都用心了,但这本商业社会的产物,who cares?

评分

有一颗星是友情分。又一本会被我束之高阁的所谓词传。我知道作者是爱兰之人,所以才更失望,错字不提,底本乱七八糟也不提了,那认为的纳兰的感情对象,是不明白满洲对婚外奸情的惩戒有多严也算了。好吧我知道姐姐她是很好的研究纳兰了,史料什么的都用心了,但这本商业社会的产物,who cares?

评分

一般般咯。我是喜欢纳兰的。这本书嘛,没多大触动。属于看过容易忘记类。

评分

总监捉着看的 对华丽的词藻无感 只喜欢有思想的灵魂

评分

一般般咯。我是喜欢纳兰的。这本书嘛,没多大触动。属于看过容易忘记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