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书系:领袖们(全译修订版)》中我们认识了中国传奇式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到台湾后的蒋介石;认识了美国的对手——赫鲁暁夫和勃列日涅夫;还认识了新日本的共同缔造者——美国五星级上将麦克阿瑟和日本战后第一任首相吉田茂;我们了解了注重公开形象的戴高乐又是一位极为重视家庭生活的人;我们探知到德国前辈总理阿登纳务实却又有些理想主义的哲学;而我们读到丘吉尔轶事时,又感到兴味盎然;尼克松还向我们介绍了南欧、非洲、亚洲、澳大利亚以及中东等国家卓越而富有个性的领导人。此外,他对领袖应有的素质及人民对领袖的要求,以及他们为什么能成功,他们又为什么会失败,做了透彻的解析。
尼克松,(1913~1994年)33岁成为最年轻的美国国会议员,40岁担任美国副总统,1968年当选美国总统,1974年因“水门事件”被迫下台。他经历了20世纪世界最动荡的时期—_二两次世界大战 和一次冷战。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尼克松所处的美国权力顶峰的位置,给了他观察世界独特的视角。尼克松从政期间访问过80多个国家,结识了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二战以后的领袖,同他们有过密切接触和深入交往。他有着罕见而丰富的阅历。
1972年他作为美国总统访问北京,促成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这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也成为尼克松外交生涯中最为传奇的一笔。尼克松确实是一个以美国利益为中心的政治家,但同时也是一个极富全球眼光的国际战略家。
1994年4月22日,尼克松因中风在纽约去世,白宫宣布葬礼当天为全国哀悼日,88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葬礼。
他以失败的政治家的身份黯然去职。他以成功的国际战略家的身份辞世。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觉得,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就掌握了尼克松写的这部大书的钥匙,可以由此洞见尼克松的肺腑。 尼克松出身寒微,其貌不扬,他所就读的杜克大学也并非一流名校,所有这些都让他有一种深深的自卑,但其人胸怀大才,志在高远,不懈努力加贵人提携,在40岁...
评分摘录这样一段,如下: 周不同于大部分中国共产党人,他对他的过去和家庭反复表示感激。1941年在一次恢复国共两党抗日联盟谈判的间歇中间他对一小群人谈论过。对听众里的中国人而言,他如下的一番话激起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同感。他深沉地说,他的愿望是打败日本人,那就可以在他...
评分首先为这样一个全译本叫好,虽然,其中有许多贬损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而能够不阉割的出版,就在意识形态上更具有包容性,毕竟这种意识形态的价值与色彩正在退化,而务实的现实价值更能够让我们追求我们想要的国家形态。这样的意识形态有苏联老大哥的挺枪,有周恩来的色彩...
评分1、写得不错,译得也不错;2、意识形态这个问题到处都是,尼克松写这书也是,不时在说所谓“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的战斗;3、最后对政治领袖素质的总结挺好,也可供其他领导者参考。
评分赵老的推荐,另一种关于权力的解读
评分尼克松的回忆录之一,讲述与他有过政治交往的丘吉尔,戴高乐,麦克阿瑟和周恩来们。。。
评分臧否人物也是快事
评分伟大,与权位无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