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曆史變遷中的地方社會

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曆史變遷中的地方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馬莉
出品人:
頁數:260
译者:
出版時間:2011-5
價格:23.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01010353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化遺産
  • 人類學
  • 馬莉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地方社會
  • 曆史變遷
  • 文化傳承
  • 民俗學
  • 社會學
  • 中國文化
  • 地域文化
  • 文化遺産
  • 曆史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曆史變遷中的地方社會:以歌謠為中心的解讀》在全球化背景下,近年來國際性“非遺”熱的本±化運動嚮廣度和深度演進,這一新的世界性文化理念在實踐中正遭遇兩難尷尬或某種暫時性迷失。該書從文化人類學學科體係和民族誌方法論齣發,立足當代文化遺産理論與保護實踐、知識社會史以及民族誌反思等理論視野,將“歌謠”被遺産化的過程從文本和實踐兩個層麵加以梳理,貫穿一種“批判反思”的理論關照。該書不僅陳述瞭歌謠如何參與、適應地方社會曆史文化變遷的過程,同時,通過對作為社會和文化現象的歌謠及歌謠活動的關注,探討瞭有關歌謠的文化活動與當前政治、經濟、商業、旅遊、全球化的關係,從文化人類學視角對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問題進行瞭審視與反思。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一、本書的選題價值
二、本書的理論視野和基本框架
三、研究方法及相關說明
第一章 國內外相關研究簡述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産概念的緣起及國際認同
一、概念和性質的界定
二、保護措施的製定
三、社會意義及其啓示
第二節 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研究態勢
一、遺産保護概念、內涵與外延不斷拓展
二、形成瞭較完整的研究評價理論體係
三、遺産地空間規劃成為趨勢
第三節 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的幾個圖式
一、文化學、遊記學角度的研究
二、民間文學過渡到以形態描述和研究為主的研究
三、文化人類學角度的研究
第二章 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人類學徵候
第一節 文化空間中族群身份認同的工具
第二節 民族誌研究提供的獨特視角
第三節 從文化整體觀看文化生態的保護
第四節 從文化變遷視角看文化的動態保護
第五節 從文化相對論角度看文化階層化的風險
第六節 從主客位的理解看地方性知識
第三章 歌謠研究的流變與趨嚮
第一節 中國古代歌謠學術溯源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歌謠運動”再研判
一、沿歌謠的定義及文化意涵打開視角
二、原則和方法:歌謠研究中産生的定例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歌謠學
第四節 歌謠釋義
第五節 非典型性梳理:從鍾敬文到葛蘭言
一、民俗學傢鍾敬文對歌謠的研究
二、人類學傢葛蘭言對《詩經》的研究
第四章 歌謠的文化視圖
第一節 口頭傳統的文化人類學研究
第二節 中國歌謠的主要體式掃描
一、號子
二、山歌
三、小調
四、爬山歌
……
第五章 歌謠與曆史變遷中的地方社會
第六章 “原生態文化”的本真性、味覺與社會變異
第七章 非物質文化遺産與地方社會整體發展審視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有些思考還不錯,整體太粗糙。

评分

有些思考還不錯,整體太粗糙。

评分

有些思考還不錯,整體太粗糙。

评分

有些思考還不錯,整體太粗糙。

评分

有些思考還不錯,整體太粗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