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涛 1979年生,历史学博士。2007—2009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2010—2011年作为援藏干部挂职担任西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西亚、中亚现代史方面的研究,尤其关注现代化进程、民族与宗教等问题。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本书系统地考察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演变,特别是凯末尔时代“土耳其史观”从提出到最终确立的过程,充分关注其内容和发展变化的轨迹。本书历史学的特色颇为突出,是一部细节丰满、启人深思的国别史研究。土耳其从奥斯曼帝国到共和国的革命,是现代史上举世瞩目的大事件,凯末尔主义者需要面对帝国观念、领土、伊斯兰教、民族等多重挑战,建国即是重塑民族的过程。作者昝涛在第一手研究之上,特别是对凯末尔思想和土耳其几位重要思想家的研究,颇为实证地论述了建构民族主义的观点。“土耳其史观”,作为土耳其官方史学影响至今,本书在于运用丰富细腻的论述和引证,说明“史观”的由来、争论和对抗伊斯兰传统的巨大作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诸多特征由此展开。此书可以说是以土耳其为个案,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相当深入的研究。作者大量运用土耳其文文献,并在与国际学界和土耳其学界的论辩和对话中展开,代表了此研究领域的一个阶段性的进步。
一提起土耳其,国人的头脑里面往往想起了这个国家与“火鸡”同名,喜欢足球的或许还对激情澎湃的土耳其足球队有一些印象,再就是喜欢旅游的人,往往会告诉你他去过伊斯坦布尔,看见过索菲亚清真寺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了解历史的人会知道一些奥斯曼帝国的故事,其余的就...
评分在西方,“民族”一词原本并没有现在的含义。早期,指的是少部分精英代表。16世纪英格兰发生了一场特点为主权在民,把国家主权从贵族手里夺归大众所有的民族主义运动后,民族才开始用来指代英格兰全体居民,并与“人民”同意。人民本指一个地区的居民,尤其是它的下层。在民族...
评分在西方,“民族”一词原本并没有现在的含义。早期,指的是少部分精英代表。16世纪英格兰发生了一场特点为主权在民,把国家主权从贵族手里夺归大众所有的民族主义运动后,民族才开始用来指代英格兰全体居民,并与“人民”同意。人民本指一个地区的居民,尤其是它的下层。在民族...
评分在西方,“民族”一词原本并没有现在的含义。早期,指的是少部分精英代表。16世纪英格兰发生了一场特点为主权在民,把国家主权从贵族手里夺归大众所有的民族主义运动后,民族才开始用来指代英格兰全体居民,并与“人民”同意。人民本指一个地区的居民,尤其是它的下层。在民族...
评分-作為對政治學中"民族主義/民族國家"的概念的重溫, 是個蠻有意思的練習。今天民族國家/民族自決以變成世界的'共識', 但回望歷史, 這樣的政體安排卻不過是一兩百年的事情. - 對土耳其感興趣, 確更多是因為想'借鑑'她們的現代化道路, 將之與中國的情況做個對照. 土耳其的'前身'...
奥斯曼帝国面临帝国主义瓜分时的三条道路:奥斯曼主义、伊斯兰主义、土耳其主义,对应到我国清末民初,不就是:五族共和、东亚共荣、驱逐鞑虏嘛。虽然最终我们选择了五族共和,但也为内部的民族认同危机埋下了隐患。民族虽然本就是想象的共同体,但是也需要历史的路径依赖。民族主义是近代西方的产物,也是东方国家救亡图存的工具。但是不存在共同历史共同语言的不同民族,想要糅合在一个国家的国族概念下,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库尔德人如是,疆藏亦如是。
评分还不错 不过开篇的引言里作者阐述的双重使命已经出现有局限性
评分非常好。丰富、清晰。后发国家的进步道路始终伴随核心矛盾:民族化和现代化。“学了别人,我们还是自己吗?”这个矛盾没法完全解决,只能靠在漫长的时间里见招拆招。日本运气好,天生就没自我意识,谁牛逼学谁。土耳其赶上了凯末尔,以虚构“土耳其史观”来安慰自己和国民接受全盘西化。即使是这两个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典范也还有不少矛盾要解决。中国人/知识分子对伊斯兰世界不了解实在不应该,作为同样有悠久传统/包袱的伊斯兰世界近代走过的路和心理历程跟中国实在太像了。土耳其又是其中发展的比较好的例子,中国真应该多研究研究土耳其&伊斯兰世界,再对照自己,好好琢磨琢磨。装帧有点问题,差点挒坏了,扣半星,四星半。
评分另外Erik J·Zürcher的The Young Turk Legacy and Nation Building
评分前言结论和综述都读了。东方民族主义和伊斯兰世界的世俗化,都是我们要参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