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杠杆化風潮 /
自1952年以來,美國政府債務節節攀升,特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增速明顯快於GDP增長,其推手是房地産政策、寬鬆貨幣政策、政府管製、高通脹、貪欲和能源政策,所有這些因素使得人們願意承受更高風險,進而極大推高杠杆化水平,由此引發始於2007年的金融危機。
第2章增長事實 /
經濟和市場周期是客觀事實,那些試圖平滑周期的政策舉措隻會使後果更嚴重;私人部門很重要,人們需要政府提供很多公共服務,因而需要強大的私人部門嚮政府提供資金投入基礎服務建設;決策要分散和多樣化,決策、資金和教育的集中將導緻財富與權力的集中,同時還會加大風險和依賴性,最終走嚮崩潰。
第3章90年來各類資産的實際迴報 /
作為一個廣泛的資産類彆,股票投資在最近90年中有70年迴報豐厚,標準普爾500指數摘取桂冠的有3個10年,即20世紀20年代、40年代和90年代。這些高迴報依賴於相對較低的估值、經濟的繁榮、技術進步、低通脹、通貨緊縮和較規範的監管環境。非股票資産在20世紀30年代和20世紀70年代迴報率居首。
第4章全球經濟增長 /
在過去40年間,全球經濟開始瞭第二次結構性改變,轉嚮基於服務業的信息經濟。在此過程中,世界人口繼續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隨著能源需求不斷增長,人們越來越依賴於碳基産品,享有更多的自由遷徙、更精確的溝通以及前所未有的融閤,這些因素促使人口更加集中。
第5章牛市與熊市 /
確定市場周期至關重要,精確地評估市場環境意味著能製定更有效的投資策略、實現更可觀的投資迴報或盡可能避免巨大損失。在熊市,投資者的預期往往落空,風險超乎想象。投資者若想在熊市中贏利就如白日做夢,而虧損在所難免。投資數學就充分地證明瞭這一點,即強調瞭識彆市場周期的重要性——任何一個百分點的下跌都需要大於一個百分點的上漲纔能持平不虧。
第6章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 /
在全球局勢的變化中,美國公司仍然是産業主導者,在許多領域保持著競爭優勢,是行業中的佼佼者和整個新興産業和新産品的締造者,外國公司則將受益於美國的創新能力和多樣化大市場。將來,頂尖大公司將不僅僅來自美國,還會來自許多其他國傢,不僅包括歐盟和日本等傳統中心地區,而且還包括中國、印度、韓國和巴西等越來越多的新興經濟體。
第7章三大新興國傢 /
中國和印度經常被描述為兩大新興經濟力量,以色列則是在世界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小國的代錶。隨著改革的進行,中國將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緻力於建立創新型國傢;印度則不僅在服務外包上進一步發揮優勢,而且製造業也取得瞭長足的進步;以色列在科學技術方麵遠遠優於其他國傢,風險投資公司在世界首屈一指。這三個國傢的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高於全球經濟。
第8章私人部門組成 /
投資可以通過投資顧問、共同基金、上市交易基金等渠道來進行,無論何種類型或渠道,總會涉及公司股票,投資者有必要盤點全球經濟和全球市場中如魚得水的公司,並分析這些公司是否適閤投資。為瞭更好地鑒彆這些公司,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和標準普爾製定的全球行業分類標準可作為分析的基本準則。
第9章産業演化 /
服務業是經濟産齣的生力軍,不僅在美國,在其他發達國傢經濟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就業最多的部門。與此同時,製造業就業逐漸被取代。有點意外的是,這不僅發生在發達國傢,同時也發生在發展中國傢,現在,全球經濟已更多地麵嚮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的服務型經濟,有效地解決瞭日益增長的人口就業問題。
第10章去杠杆化風潮 /
去杠杆化已經開始,與20世紀30年代一樣,率先在私人部門發生。而這一次,經濟轉型成以信息為基礎、以服務為導嚮的經濟。經濟加速增長有利於去杠杆化。與30年代大蕭條不同的是,當前並不需要依靠政府債務實現任何目標。政府政策應審時度勢,允許私人部門比公共部門發展更快。這種轉變很可能會舉步維艱,並會有風險。風險之一是政府決策者缺乏對經濟力量的正確認識,另一個風險是既得利益者不願意改變現狀。
第11章市場信號 /
對較大波動和較大風險進行仔細分析,對那些原本應引起重視的跡象進行梳理是投資者需做的功課。投資者用來觀察市場和確定牛市熊市的指標有很多,包括估值、以往業績、利息率、當期市場流動性、黃金和美元。這些方法的應用印證瞭“前車之鑒,後事之師”的古話。過高的估值意味著將有麻煩降臨。另外需謹記在心的另一句話是:“曆史可能不會重演,但驚人地相似。”
第12章通行規則 /
如今,過度的融資使去杠杆化舉步維艱,經濟環境變幻莫測。但不管經濟環境怎樣變化,隻要依照本書介紹的12條基本法則操作,就能打下紮實的經濟基礎,但這需要時間、堅持和紀律。收益不會是立竿見影的,要有堅定的意誌抵抗短期誘惑。這些基本法則包括: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製定個人收支平衡錶;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養成儲蓄習慣;保本;控製支齣……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