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遠,2000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微電子專業。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現就職於《生活》與《商業周刊》,也是FT 中文網與《亞洲周刊》的專欄作傢,他還是單嚮街書店的創辦人之一。已齣版的作品包括《那些憂傷的年輕人》、《醒來》、《極權的誘惑》、《祖國的陌生人》等。
70年代知名媒體人、作傢許知遠齣走遠方,悠遊他國,從亞洲喜馬拉雅山山麓的文明古國印度到非洲尼羅河河畔的文明古國埃及,從衝突不斷戰火連綿的巴以地區到雄踞北漠大國依舊的俄羅斯,從共産主義、柏林牆、海德堡歲月的歐洲到傳統、教養、自然、安靜的劍橋……這部作品首先尋求的不是恐懼,而是愉悅與知識。作者像是啓濛時代的小冊子作傢們一樣,通過展現不同民族的風俗來勸告自己的同胞,世界如此多元與豐富,跳齣狹隘的自身吧,瞭解自己的缺陷與不足,我們自以為的獨特,其實一點也不獨特。
其实作者更像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去看待这个世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以记者特有的敏锐的眼光发现这些国家中的一些事一些人。加缪曾经说过旅行是寻找恐惧,是再度陌生,而更多的人是寻找熟悉是确认,许知远在写下这句话的同时,自己本身就陷入的到了这个怪圈,想想我...
評分许知远又回来了,带着他的新书《一个游荡者的世界》。其实这么几年许知远并没有远离公众的视野,从《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到如今的《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许知远十年之内陆陆续续写作出版了不少文集。前一段时间听闻《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出了十周年纪念版,时间一晃便过去十年了...
評分那天去理想国文化沙龙,见到了许知远本人,与那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上许知远慵懒地卧在窗台上的照片封面一样,乱蓬蓬的头发下是一张永远年轻但又带点颓废气息的面庞。轮到他讲演时,他说自己没有准备,只好临场发挥。他讲的什么主题?我好像已经忘记了。总之那是零散的,破...
評分有的时候,异常陶醉于如此的短途旅行。搭上高铁或者动车,在不超过3个小时的时间中从这里赶赴到那里。有的时候,刚买到的咖啡还没有失去温度,刚翻打开的书只看了一个序言或者后记,旅途就已经大半了。 旁边坐着的中年男子正和乘务员吵得不可开交,抱怨着列车的服务,还扬言要...
評分这不是书评,是看完书后的一段抒情。 阅读一本书有强烈快感的时候,不是因为你被作者说服了,而是因为作者说的和你想的一模一样。作为一个从小就不招“乐观主义者”待见的阴暗分子,看到有人和你一样在尽情地、理直气壮地忧虑着焦灼着批判着吐槽着,就好像是被老师罚站,突然看...
我一直很喜歡這個人的文字,隻是都不敢太說
评分“很少有比我更拙劣的旅行者瞭。”這自序裏的頭一句,幾乎就定下瞭整本書的基調。簡簡單單的十幾個字,涵括瞭一個知識分子的清高、孤獨和自省。
评分“很少有比我更拙劣的旅行者瞭。”這自序裏的頭一句,幾乎就定下瞭整本書的基調。簡簡單單的十幾個字,涵括瞭一個知識分子的清高、孤獨和自省。
评分許知遠的瞳孔依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灰色,他筆下遊記和思索的內容都顯得灰暗而消極,印度以色列如此,想贊美的不丹亦然,全書最有價值的部分在俄羅斯遊記,對蘇聯過去與俄國今日的觀察思考,有意無意的影射著中國的昨天與今日,這是顆思索著的憂鬱心靈,但是,盡管許知遠謹慎而有分寸的下筆,他性格的極端仍然顯現的淋灕盡緻,齣於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不滿,他對柳德米拉等俄國民運領袖的描寫和評價近乎諂媚,而對自己國度值得自豪的部分選擇性忽略,他高呼中國齣不瞭索爾仁尼琴這般道德知識的偉人,但是,即使李九蓮遇羅剋張誌新在知識上有所不足,顧準何愧於索氏?許知遠為瞭抨擊為瞭批評,真敢漠視他的存在,他忘記瞭,在一個非理性為主流的社會和國傢,我們如果想改變現實,就要做到理性而公正,否則即使我們改變瞭這個社會,這個國傢,又有何用?
评分草草翻過,失望。他沒有成長,他內心對於意義的探求與自我的堅守是與外在的世界脫節的,所以在旅程中對於陌生人和陌生世界的理解缺乏一種開闊的視野與敏銳的洞察力,導緻自我對於外在處於一種被動與戒備的狀態。這樣一來,自我的格局難免顯得狹隘與局促,意義之談從何而來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