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說傢和劇作傢。1933年7月齣生於美國羅德島。代錶作有《血色子午綫》、《邊境三部麯》、《老無所依》、《路》等。《血色子午綫》開啓麥卡锡創作的轉摺點,在《紐約時報》評選的“過去25年美國最佳小說”中名列第三。《邊境三部麯》引起圖書界的轟動,榮膺美國國傢圖書奬和國傢書評奬。由《老無所依》改編的同名電影力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項重量級奬項。這些都奠定瞭麥卡锡的大師地位,他因此獲譽“當代最偉大的美國作傢之一”以及海明威與福剋納唯一的繼承者。而且,他也是諾貝爾文學奬的熱門人選。
《路》是科馬剋·麥卡锡最新的長篇小說,也是他的第十部小說,齣版後接連獲得普利策小說奬、鵝毛筆奬和美國獨立書商協會Book Sense年度圖書奬等。小說描寫瞭世界末日景象與父子真情,震撼人心,被稱為影響未來100年的巨著。改編的巨片萬眾矚目,即將全球上映。
★災難大片《末日危途》小說原著
★美國“ 筆會終身成就奬 ”獲得者科馬剋·麥卡锡完美力作
★第91屆普利策小說奬、“鵝毛筆奬”、美國獨立書商協會年度圖書奬獲奬作品
人類文明在末日的劫難中毀滅殆盡,
世界恍如巨大的廢墟,希望之路究竟通往何處?
由本書改編的災難大片《末日危途》影迷眾多,影響深遠。
一場災變突然來臨,死亡之灰遮天蔽日。物質的極度缺乏使文明人淪為食人牲畜。此時此刻,人的名字成瞭荒唐的纍贅。
長路無盡,一對父子秉持良知,上下求索。他們齣路何在?
在《路》中,麥卡锡用自己一貫客觀、犀利、冷峻、深刻、練達的筆觸,給我們描述瞭一個末日來臨之前的荒涼世界,這對那些侵蝕文明、消解道德、毀壞環境、發動戰爭的人,是一種警示和鞭撻。父子倆在險惡的環境中執著求生,懷抱希望,剋服重重睏難,麵對種種險惡,一路嚮前,這種堅毅、執著、果敢的精神對人們是一種激勵。
75岁的老作家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5月4日获得了美国笔会(PEN)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第二届笔会/索尔·贝娄奖,并获奖金2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 该奖以已故美国大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命名,每两年颁发一次,2007年的首届贝娄奖颁给了美国...
評分在 “后911”时代的今天,经济危机与恐怖袭击一再上演,末日恐慌隐伏于每个人的内心。这就像是一种黑暗,比阴霾更加浓冽、比黑色更加冷酷。而这黑暗恰恰正是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标志。从《边境三部曲》到《老无所依》,再到《路》,麦卡锡一路延续着某种似曾相识的荒凉...
評分国人熟悉科马克•麦卡锡,多数应归功于美国导演科恩兄弟的电影《老无所依》,《老无所依》斩获第80届奥斯卡四项大奖,电影的成功让这个美国老牌作家声誉更隆。科马克•麦卡锡出生于罗德兰岛一个显赫的律师家庭,是六个孩子中的老三。后来,全家就迁居田纳西州,他先是上...
評分 評分昨天拿到出版社寄来的这本新书,带回家过周末的本意是想消遣,结果夜里3点关了电脑拿它催眠的结果,就是一直不停气地看到5点钟,全部看完。 我完全被书中近乎毫无感情的短句迷住。这些短句读起来有力而直指人心,开头第一页,它们营造的范围就把我从盛夏的炎热中带入了一个寒冷...
電影不錯
评分昂長而緩慢的節奏,陰鬱的氛圍,不停的重復。唯一打動我的是,他們在地窖裏找到大量罐頭,番茄,豆子,玉米牛肉 之後,我也跟著他們一起因食物而欣喜起來,竟開始思考明日要吃什麼瞭。
评分中文翻譯略少瞭一些原文那種強烈的斷片化錯覺,但相對也更容易看到麥卡锡在顔色上的考究。最後一段和卡佛的幾個短篇有共同之處,隻是一個潑墨,一個點睛罷。
评分災難之後 末世景象
评分讀時隻覺得無盡的絕望,讀完之後過瞭好幾天緩過來瞭纔意識到其中的美。大自然的考驗,永無盡頭的在路上,男孩變成男人,麥卡锡所執著的這一切,大概也隻有到生命的盡頭纔會停息來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