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收录的文章的核心,是围绕着1945年日本战败后的社会重建而出现的神话形象的评论性研究。其中主要围绕下面两种电影展开了分析和叙述:一种是将这些形象作为同时代的神话而加以彰显的电影;另一种是在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怀旧地或是评论性地)提起上述神话的电影。说得更具体一点的话,首先我会论及在日本电影中,1945年8月15臼的天皇玉音广播是如何通过电影被描写成神话的;其次我会参照玉音广播在亚洲电影中的使用,籍此寻找出使其背离神圣化的对照物。就在日本电影长期将天皇的表象当作默认的禁忌的时候,饿罗斯的索科洛夫(Aleksandr Sokurov)打破了该禁忌,拍摄了以昭和天皇为主人公的作品,《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中将会讨论这件事的意义。
四方田犬彦,1953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日本著名比较文学、电影史学家。东京大学毕业后,历任韩国建国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校客座研究员,现为日本明治学院大学教授,主讲电影史学。主要著作有《走进电影史》《日本的女演员》《亚洲背景下的日本电影》《电影风云》《日本电影100年》《电影与表象的不可能性》《亚洲电影的大众想像力》等。
唐纳德•里奇记述他在战后去小津的片厂探班,他发现,在松竹的片厂,别的导演组都热闹非凡,导演和演员有说有笑,只有小津的剧组整个静悄悄,寂无人声,从导演到演员、到剧组人员,一个个脸上都严肃得要命。董桥在文章中写小津的片场,说拍摄完毕后,整个拍摄现场都会收拾整...
评分是去年写寺山时候准备了解ATG多一些准备做资料书用的,当时来得晚就没读,结果这几天才开始看。非常棒,不光是电影新浪潮的一段,基本涵盖了从日本二战电影题材的历史性分析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韩潮席卷日本欧巴桑界的原因解析。每一段都自成章节,视野非常开阔,能看出作者受过...
评分 评分前两章内容和叙述都比较(假)正经 从韩国电影开始画风突变 切换到吐槽模式 感觉翻译也跟着弃疗 语言渐嗨起来 但两种模式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非海量观影不可有
评分视角新颖,如作者所说,绝非关乎早已在国内外功成名就的大师及其作品,多为鲜为人知抑或是为评论家所不齿的娱乐片,配以战后的大背景,反倒有着很“潮”的气息。天皇、阿寅、哥斯拉的部分都很出彩,村上无感,勇大人部分直接略过
评分那段淡淡叙述ATG往事的文字已经可以让我热血沸腾
评分挑着看的,着重看了前两个部分中的几篇文章:索科洛夫的《太阳》,盲人,哥斯拉,寅次郎,ATG和先锋电影,三岛由纪夫的《忧国》。书中有些与电影相关的史料还挺新奇的。作者真的很不待见一二十年前的“韩流”,呵呵。
评分和《亚洲背景下的日本电影》相仿,成为论文集或者回忆记录更合适;提出了许多研究的点;尤喜《主动成为盲人》一节,对比分析了《春琴抄》和《清作之妻》两部电影;【悲歌一曲】和【边走边唱】都是盲人,都是艺术的传承,同样是个不错的选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