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话语标记研究

汉语话语标记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丽艳
出品人:
页数:2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1-4-1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193001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语言学
  • 话语标记
  • 论文参考书
  • discoursemarkers
  • 汉语语法
  • 音韵学
  • 工具书
  • 古文字
  • 汉语话语标记
  • 话语分析
  • 语言学
  • 语用学
  • 话语结构
  • 社会互动
  • 语言表达
  • 语境
  • 沟通策略
  • 话语功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话语标记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汉语的情况,对现有话语标记理论进行了整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该理论。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话语标记对口语交际信道的依赖性、意义的程序性、功能的元语用性以及句法的可分离性等特征,对话语标记进行了重新界定;从口语交际的特点(动态性、互动性和随意性)和目标出发,明确话语标记的存在动因和形成条件。我们认为,口语交际的特点和交际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矛盾是话语标记产生的直接动因,在互动性口语交际中的广泛使用为话语标记的语法化提供了频率条件;《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将语言的元语用意识理论同韩礼德关于语言的功能理论有机结合,全面阐述了话语标记的元语用功能——语篇组织功能、语境顺应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话语标记理论在互动性言语交际活动中对言语的建构和理解等方面的解释力。

作者简介

刘丽艳,女,1972年出生,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话语标记。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副教授。发表有关语用学和话语标记研究的论文若干。

目录信息

第一章 话语标记研究概述
第一节 国外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第二节 国内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项研究的意义、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四节 本项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五节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话语标记的界定
第一节 话语标记的特征
第二节 话语标记与其他功能词类的区分
第三节 话语标记的分类
第三章 话语标记的存在动因和形成机制
第一节 话语标记的存在动因
第二节 话语标记的形成机制
第四章 话语标记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语篇组织功能
第三节 语境顺应功能
第四节 人际互动功能
第五章 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和“那个”
第一节 以往研究回顾
第二节 “这个”和“那个”的语用地位
第三节 语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第四节 “这个”和“那个”的位置与功能
第五节 “这个”和“那个”的出现频率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六章 作为北方方言话语标记的“不是”
第一节 语用地位
第二节 语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第三节 “不是”的使用模式与功能
第四节 “不是”的出现频率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七章 话语标记“你知道”
第一节 以往研究回顾
第二节 语用地位
第三节 位置与使用模式
第四节 语用功能
第五节 “你知道”三种模式在口语交际中出现的语境差异及原因
第八章 话语标记“我跟你说/讲”
第一节 虚化轨迹
第二节 语用功能
第三节 语篇衔接特征
第九章 汉、韩话语标记的对比研究
第一节 汉、韩话语标记的词汇来源对比
第二节 汉、韩话语标记的功能对比
第三节 汉、韩话语标记的语音、形态变化对比
第四节 结语
第十章 跨文化交际中话语标记的习行与误用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为什么要写这么冷门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为什么,想来豆瓣找篇抄抄都找不到。。

评分

排除了“句法-语用”层面的讨论,基本上是在关联理论、语用顺应和会话策略等功能-认知框架下进行的分析。

评分

为了写论文而读的一本书,话语标记——还是很有趣的。比较基础,还不错的。

评分

排除了“句法-语用”层面的讨论,基本上是在关联理论、语用顺应和会话策略等功能-认知框架下进行的分析。

评分

为了写论文而读的一本书,话语标记——还是很有趣的。比较基础,还不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