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全二册)

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全二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巴托尔德
出品人:
页数:846
译者:张锡彤
出版时间:2011-7
价格:9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559367
丛书系列:西域历史语言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中亚史
  • 蒙古史
  • 历史
  • 巴托尔德
  • 突厥史
  • 中亚
  • 蒙古
  • 西域
  • 蒙古帝国
  • 突厥斯坦
  • 中亚历史
  • 13世纪
  • 历史学
  • 军事史
  • 游牧民族
  • 成吉思汗
  • 文化交流
  • 政治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套装上下册)》所述乃蒙古入侵前的突厥史,实际是“一部起于伊斯兰教开始武装进攻,断于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登场的中亚历史”。“把中亚史的研究提高到历史科学水平的,实以巴托尔德为第一人”。《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套装上下册)》由我国著名的中亚史专家张锡彤、张广达父子据最为信实的俄文1963年版译出。

作者简介

巴托尔德,1869年11月15日生于圣彼得堡。1887年进入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学系,学习阿拉伯、波斯、突厥语,开始从事中近东各洲各国。19世纪90年代,攻读了大量的多未增刊行的有关手稿。1900年,以撰写本书成功而被圣彼得堡大学破格授予东方学博士学位。1913年,被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曾多次到中亚进行科学考察,广泛开展学术与社会活动。另撰有《中亚历史研究》等著作。20世纪20年代,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国际公认,被誉为“把中亚史的研究提高到历史科学水平”的第一人。1930年8月19日,病逝于列宁格勒。

目录信息

中文版译者序言(张锡彤、张广达)
补记(张广达)
1968年英文译本第三版序言(博斯沃思)
1963年俄文本第二版序言(彼得鲁舍夫斯基)
1928年英文译本第一版序言(丹尼森·罗斯)
1958年英文译本第二版校订者附记(米诺尔斯基)
瓦·弗·巴托尔德院士生平事略(彼得鲁舍夫斯基)
著者前言
绪论史料
第一章 河中地理概述
第二章 截至十二世纪的中亚史
第三章 哈剌契丹人与花刺子模沙
第四章 成吉思汗与蒙古人
第五章 [蒙古人统治下的突厥斯坦(1227-1269年)]
大事年表
文献目录
附录一
附录二
索引
跋语(徐文堪、蒋维崧)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世界历史上,中亚是除了东地中海以外另一个“文明的十字路口”。数千年来,一波波操着不同语言的族群浪潮一样不断涌入到这一地区,各自带来不同的文明,形成万花筒一般的历史,诸文明在此碰撞融合的最著名结果之一,就是世界上唯一融合了四大古文明的遗址:敦煌。中亚处于中...

评分

在世界历史上,中亚是除了东地中海以外另一个“文明的十字路口”。数千年来,一波波操着不同语言的族群浪潮一样不断涌入到这一地区,各自带来不同的文明,形成万花筒一般的历史,诸文明在此碰撞融合的最著名结果之一,就是世界上唯一融合了四大古文明的遗址:敦煌。中亚处于中...

评分

在世界历史上,中亚是除了东地中海以外另一个“文明的十字路口”。数千年来,一波波操着不同语言的族群浪潮一样不断涌入到这一地区,各自带来不同的文明,形成万花筒一般的历史,诸文明在此碰撞融合的最著名结果之一,就是世界上唯一融合了四大古文明的遗址:敦煌。中亚处于中...

评分

在世界历史上,中亚是除了东地中海以外另一个“文明的十字路口”。数千年来,一波波操着不同语言的族群浪潮一样不断涌入到这一地区,各自带来不同的文明,形成万花筒一般的历史,诸文明在此碰撞融合的最著名结果之一,就是世界上唯一融合了四大古文明的遗址:敦煌。中亚处于中...

评分

在世界历史上,中亚是除了东地中海以外另一个“文明的十字路口”。数千年来,一波波操着不同语言的族群浪潮一样不断涌入到这一地区,各自带来不同的文明,形成万花筒一般的历史,诸文明在此碰撞融合的最著名结果之一,就是世界上唯一融合了四大古文明的遗址:敦煌。中亚处于中...

用户评价

评分

地名、人名的译名很难记忆,且译名颇多异名,如苏丹作苏勒旦,阿姆河作阿母河,这类尚能分辨,其他一些就不大好分辨了

评分

虽然书名断代在蒙古入侵时期,但这段历史在原书中所占篇幅竟不及1/5,巴托尔德将多数章节放在了蒙古入侵之前的中亚,也就是八世纪开始中亚逐步被伊斯兰化的时期。这种比例失调和头重脚轻看上去似乎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但实际上却是巴托尔德学术严谨的表现,他因不懂汉语无法调用包括《蒙古秘史》在内的诸多文献,因此主动修改了研究方向和写作计划,扬长避短地转向中亚突厥历史,高加索与中、近东史地和伊斯兰学发展,不复在蒙古学方面花费过多力量。也由于这个原因,由巴托尔德本人亲自参与的英译本,标题被改为《以蒙古入侵为下限的突厥斯坦历史》,从而更为贴切。从另一个角度看,巴托尔德如此谋篇布局对中国读者而言也不无好处。

评分

虽然书名断代在蒙古入侵时期,但这段历史在原书中所占篇幅竟不及1/5,巴托尔德将多数章节放在了蒙古入侵之前的中亚,也就是八世纪开始中亚逐步被伊斯兰化的时期。这种比例失调和头重脚轻看上去似乎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但实际上却是巴托尔德学术严谨的表现,他因不懂汉语无法调用包括《蒙古秘史》在内的诸多文献,因此主动修改了研究方向和写作计划,扬长避短地转向中亚突厥历史,高加索与中、近东史地和伊斯兰学发展,不复在蒙古学方面花费过多力量。也由于这个原因,由巴托尔德本人亲自参与的英译本,标题被改为《以蒙古入侵为下限的突厥斯坦历史》,从而更为贴切。从另一个角度看,巴托尔德如此谋篇布局对中国读者而言也不无好处。

评分

又一套译法

评分

巨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