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布莱克门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长大,与沃伦•伯格儿时即是好友。伯格成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后,推荐布莱克门进入最高法院,两人亲密无间,被并称为“明尼苏达双胞胎”。然而,由于政见相异,布莱克门与伯格最终渐行渐远,直至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布莱克门也从一名保守派人士,成长为自由派大法官的领军人物。《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琳达•格林豪斯借助布莱克门去世后留下的50万份个人文献,翔实叙述了布莱克门与伯格的决裂经过,生动刻画了前者在堕胎、死刑、种族平权等案件中的内心挣扎与立场变化,揭示了最高法院重大判决的决策内幕。
【作者简介】
琳达•格林豪斯(1947-),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士(1968),耶鲁法学院硕士(1978)。在《纽约时报》从事过30年联邦最高法院事务报道(1978-2008),1998年获普利策奖,是美国最杰出的法律记者之一。2008年退休后,她在耶鲁法学院任教,仍为《纽约时报》撰写双周专栏。最新著作是2010年与伊娃•西格尔合著的Before Roe v. Wade: Voices That Shaped the Abortion Debate Before the Supreme Court’s Ruling。
【译者简介】
何帆(1978-),湖北襄樊人,法学博士,现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法律出版社,2010),译有《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上海三联书店,2010)、《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上海三联书店,2009)、《玩转民主:美国大法官眼中的司法与民意》(法律出版社,2011)。另著有刑事司法著作若干。
何帆老师说,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仿佛是经历了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的长谈。我想,它更是一盏明灯。 这本书最初感动到我的是克林顿总统在布莱克门大法官退休时的那段讲话:“我们这些读法律的人,常常迷失在各种抽象的概念里。那些惯例、程序、法律术语,会把法律人与那些寻...
评分 评分《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旅》这本书昨天下午读完,其实之前一天就读得欲罢不能,准备带到班上一口气读完,后来一想,跟我这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高大全形象不合,遂作罢。 这本书是以法官传记的形式编撰,细读之下,就会发现虽然从头开始...
评分阅读《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缘于杨葵先生的推荐。做为工科毕业生,历来对法律类书籍敬而远之,但这本《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却读来饶有趣味,似得感谢作者的妙笔生花。而且对于我等法律门外汉,读此书,像上了一堂普法训练课,很有收获。 ≪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
评分哈里·布莱克门与伯格第一次的相遇是在幼儿园内,一对贫寒之家出身的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撩妹。大学期间与伯格与伯格的分离”让哈里内心五味杂陈“,他在日记里写道,”我要与世上最亲的家人和世上最好的朋友分离,这实在令人难过“。在学业上也互相鼓励,哈里珍藏第一封伯格来...
第一次深入了解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布莱克门和伯格两个好基友的恩恩怨怨令人印象深刻。感觉我大部分时候都很认同布莱克门的观点,不知道是因为我们真的理念相近,还是作者行文引导,又或者是我自己本来就很容易被人说服。
评分对于法律门外汉来说 书中所述一切 着实精彩吸引 看到最后居然眼泛泪光 布莱克门并没有预设历史这样书写 但是 他顺应潮流 勇敢地投入了命运——个人命运 司法命运 最后 成为一位永远载入史册的大法官
评分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大法官断案很随意,比如沃伦伯格不让律师做广告,罗伊案我支持,但是布莱克门在后来的判例中进而要求州为贫困的妇女提供堕胎费用,这就很扯了,不尊重州权,也不尊重州议会,我看不出他的宪法依据在哪里。
评分克林顿评布莱克门:Justice不仅是他的头衔,也是指引他行动的光芒。四星半,虽然尾章略显拖沓,仍不影响全书的经典和精炼。
评分对于一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传记而言,这本书虽然略显单薄,却不乏有趣和动人的细节;"Justice has not only been his title, it has been his guiding ligh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