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史稿

辛亥革命史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辭書
作者:金衝及//鬍繩武
出品人:
頁數:1864
译者:
出版時間:2011-5
價格:220.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3263341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辛亥革命
  • 近代史
  • 曆史
  • E
  • 金衝及鬍繩武
  • 曆史係參考書
  • pm
  • 辛亥革命
  • 曆史研究
  • 中國近代史
  • 革命運動
  • 民國曆史
  • 曆史文獻
  • 政治變革
  • 社會變遷
  • 重要事件
  • 曆史人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辛亥革命史稿(套裝共4冊)》包括《中國資産階級革命派的形成》、《中國同盟會》、《1911年的大起義》、《革命的成功與失敗》。講述瞭《辛亥革命史稿》為1991年上海人民齣版社齣版的《辛亥革命史稿》重印本,分為中國資産階級革命派的形成、中國同盟會、1911年的大起義及革命的成功與失敗共四個部分。作者以一種新的曆史解讀方法,從細節入手,以宏大的篇幅講述辛亥革命作為一次資産階級領導的革命運動,它的發生、發展、勝利和失敗的全過程。2011年正逢辛亥革命100周年,此書的重印正趕上這次紀念活動。

本捲分為風暴的由來、一種新的政治力量的齣現、山雨欲來風滿樓、暴風雨的襲來和革命力量的集結五個部分。19世紀、20世紀之交,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處在韆鈞一發的緊急關頭。以孫中山為代錶的中國資産階級革命派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奮不顧身起來反抗,試圖將祖國從萬分危急的境地中拯救齣來。

著者簡介

金衝及,上海市人,1930年生。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曆史係,留校任教。1965年調文化部工作,1972年起任文物齣版社副總編輯、總編輯,1983年調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任副主任、常務副主任、研究員。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1993—2003年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1998—2004年任中國史學會會長。1981年起,先後任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任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2008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是中國曆史學界繼郭沫若、劉大年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三人。著有《辛亥革命的前前後後》《孫中山和辛亥革命》《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轉摺年代—中國的1947年》《五十年變遷》《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七十後治史叢稿》等。與鬍繩武教授閤著《辛亥革命史稿》《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論清末的立憲運動》等。主編《*傳》《周恩來傳》《劉少奇傳》《硃德傳》《陳雲傳》等。

圖書目錄

第1捲 中國資産階級革命派的形成
(一)風暴的由來
一、 祖國在危急中
二、 賣國、腐朽的清朝政府
三、 如火如荼的下層群眾反抗鬥爭
四、 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的興起
五、 資産階級、小資産階級知識分子的齣現
(二)一種新的政治力量的齣現
六、 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
七、 興中會的成立
八、 1895年的廣州起義
九、 戊戌變法和它帶來的思想解放
十、 《清議報》的創辦
十一、 興中會同改良派閤作的試探
十二、 震撼世界的義和團運動
十三、 改良派策劃的自立軍事件
十四、 革命派發動的惠州起義
(三)山雨欲來風滿樓
十五、 留日學生中醞釀的新變動
十六、 《國民報》
十七、 章太炎和反滿思想
十八、 改良派的新姿態
十九、 1902年的留日學生界
二十、 大明順天國事件
二十一、 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留日學生刊物
二十二、 留日學生中愛國運動的高漲
二十三、 上海地區愛國運動的興起
(四)暴風雨的襲來
二十四、 沙俄對東北的軍事占領
二十五、 留日學生中的拒俄事件
二十六、 鄒容的《革命軍》和章太炎的《駁康有為書》
二十七、 《蘇報》案
二十八、 拒俄事件和《蘇報》案後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
二十九、 陳天華的《警世鍾》和《猛迴頭》
三十、 孫中山和梁啓超在1903年
(五)革命力量的集結
三十一、 1904年的曆史特點
三十二、 華興會和黃興
三十三、 湖北的科學補習所
三十四、 光復會和浙江誌士的活動
三十五、 其他革命團體的成立
三十六、 1905年的反美愛國運動
三十七、 孫中山在歐美的活動
三十八、 同盟會成立的醞釀和準備
後記
第2捲 中國同盟會
(一) 新陣勢
一、 1905年後形勢的變化
二、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三、 武裝起義的準備
四、 從《二十世紀之支那》到《民報》
五、 反對“取締規則”的鬥爭
六、 吳樾暗殺齣洋考察憲政五大臣
七、 《民報》與《新民叢報》的大論戰
八、 同盟會內地分會的紛紛建立
九、 《復報》、《洞庭波》和《雲南》的創辦
十、 《民報》創刊周年紀念
(二)大搏鬥
十一、 一聲春雷的萍瀏醴起義
十二、 孫中山領導的欽廉潮惠起義
十三、 徐锡麟和安慶起義
十四、 鞦瑾
十五、 同盟會的內部分歧和共進會的成立
十六、 章太炎與後期《民報》
十七、 早期的無政府主義思潮
十八、 《河南》、《四川》、《夏聲》等刊物的齣版
十九、 收迴路礦運動的逐步高漲
二十、 清政府的“預備立憲”
二十一、 政聞社和預備立憲公會
二十二、 從鎮南關起義到河口起義
(三)大動蕩
二十三、 清朝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的重大變動
二十四、 安慶新軍起義
二十五、 廣州、上海革命活動的重新興起
二十六、 同盟會本部的渙散和光復會的重建
二十七、 各省諮議局的成立
二十八、 社會經濟的大混亂
二十九、 席捲全國的下層群眾的自發反抗鬥爭
三十、 三次請願速開國會運動
三十一、 廣州新軍起義
三十二、 可歌可泣的廣州“三•二九”起義
第3捲 1911年的大起義
(一) 導火綫
一、 鐵路乾綫國有政策的宣布
二、 四川同兩湖保路風潮的比較
三、 四川保路運動的興起過程
四、 同盟會發動的同誌軍起義
(二)首義
五、 武漢成為首義地區的客觀條件
六、 文學社和共進會
七、 同盟會中部總會
八、 起義前夕的準備
九、 武昌起義的爆發
十、 湖北軍政府的建立及其內部鬥爭
十一、 起義嚮武漢周圍地區擴展
十二、 漢口和漢陽的保衛戰
(三)四起響應
十三、 首起響應的湖南
十四、 陝西、山西、雲南、江西的新軍起義
十五、 東南各省的相繼獨立
十六、 西南華南各省的光復
十七、 江浙聯軍攻剋南京
十八、 仍在清朝統治下的幾個省
十九、 獨立各省局勢的鳥瞰
(四)對峙
二十、 帝國主義列強的“中立”
二十一、 袁世凱的東山再起
二十二、 南北議和的開始
二十三、 南京臨時政府的籌建
第4捲 革命的成功與失敗
(一)“革命時代之政府”
一、 孫中山的歸國與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
二、 臨時政府的立法建製和除舊布新
三、 各政治團體雨後春筍般地興起
四、 振興實業的熱潮
五、 社會風尚的演變
(二)在睏境中為鞏固共和而奮鬥
六、 嚴重的財政睏難
七、 北伐、議和、清帝退位與袁世凱竊權
八、 定都之爭
九、 參議院風波
十、 唐紹儀內閣的組成與臨時政府的北遷
(三)民初政爭
十一、 三種政治力量
十二、 同盟會改組為公開政黨與共和黨的成立
十三、 南京留守府的建置與撤銷
十四、 唐內閣的垮颱與同盟會的政黨內閣主張
十五、 陸徵祥組閣風潮
十六、 孫、黃應邀北上與張、方事件的發生
十七、 孫、黃北上與調和“南北衝突”
十八、 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十九、 梁啓超的歸國
二十、 沙俄侵華引起的軒然大波
二十一、 “軍民分治”之爭與江西民政長事件
(四)國會選舉與二次革命
二十二、 國會組織法與國會議員的選舉
二十三、 環繞著召開國會與製定憲法的鬥爭
二十四、 宋教仁案的發生
二十五、 反對善後藉款風潮
二十六、 國會的召開與進步黨的成立
二十七、 袁世凱加緊備戰與二次革命發動的遲緩
二十八、 二次革命及其結局
二十九、 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客觀視角下的曆史細述。說迴到曆史事件本身,仍嘆任重而道遠

评分

客觀視角下的曆史細述。說迴到曆史事件本身,仍嘆任重而道遠

评分

未讀完

评分

客觀視角下的曆史細述。說迴到曆史事件本身,仍嘆任重而道遠

评分

客觀視角下的曆史細述。說迴到曆史事件本身,仍嘆任重而道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