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犹太人 上海 提篮桥 二战 犹太 Diaspora 文化遗产
发表于2024-11-22
空间·故事·上海犹太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提篮桥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里建造了曾是远东最大、设施最精良的监狱,在一定的语境中提篮桥成了监狱的代名词。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犹太人在这里建造了摩西会堂,后来又由于欧洲的战乱和虐犹,大量逃生的犹太人进入上海,使这里成为犹太人避难的诺亚方舟,聚集了大量精英人物,给这里赋予了特殊的文化价值,为上海增添了许多别样的色彩,提篮桥于是有了更深切而广泛的文化含义。本书作者曾经参与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规划,对上海的城市和建筑遗产有深入的研究,在这方面也发表了专著和论文。
本书探寻了这个地区的人、故事和空间,展望它的未来,以新的视野研究这个中外许许多多学者所关注的地区。
张艳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研究与培训部主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遗产保护与发展。2008年获得美国Geety基金会资助,作为客座学者在Getty保护研究所开展提篮桥地区城市遗产保护研究。主要著作有《提篮桥——犹太人的诺亚方舟》、《在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上海城市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
王 健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犹太、以色列问题研究,著有《上海犹太人社会生活史》、《上海犹太文化地图》、《犹太人与中国:近代以来两个古老文明的交往和友谊》、《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犹太民族史上的东方一页》,编有《犹太人在中国》、《犹太人在上海》、《犹太研究在中国——三十年回顾:1978—2008》,译有《现代巴勒斯坦史》等。
很好的历史保护普及书,由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串联而成,就个人而言,这个案例让我深切体会到了20世纪遗产在展示阐释方面的巨大潜力。提篮桥的物质遗存在上海缤纷的老房子中是很不起眼的,但它将上海与人类历史上灾难性的事件联系起来,其意义是上海其他类型的遗产无法比拟的。正如书中所写,历史遗产不都是冷冰冰的遗址遗迹,也并非那些辉煌的建筑和艺术品。保护文化遗产更应该重视遗产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真实状态。
评分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这段历史,又是偶然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这书很好读,条理清晰,前半本写的是历史,后半本写得是现在的保护。下次去上海的时候,要去看看。
评分下次去上海要去看一下。
评分前半本说历史 后半本变味了
评分good topic, clumsy execution
摘自《文汇报》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逃避纳粹屠杀,数以万计的德国犹太人逃亡海外,但不少欧美国家都紧闭国门,上海却无私地将他们拥入自己的怀抱——3万名犹太人聚居在虹口一隅的提篮桥,免遭德国纳粹的疯狂迫害。 摩西会堂 华德路62号,1907年建造之时是一幢私宅...
评分摘自《文汇报》 作者:吴 越 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欧洲的战乱和虐犹,大量逃生的犹太人进入上海,使这里成为犹太人避难的诺亚方舟。以上海提篮桥犹太人的生活史为主题的《空间•故事•上海犹太人:提篮桥的过去与未来》日前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昨天,译林出版社在上海...
评分读了这本很好的书,才知道上海还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为什么不做宣传呢?都在拆老房子,盖高楼大厦,中国人真的快把老祖宗的文化都扔光了... 书中写了犹太人是怎么来的上海,又是如何辗转于上海的高尚和低俗的场所,还介绍了今天的提篮桥的状况,很详细,还采访了很多当年...
评分摘自《文汇报》 作者:吴 越 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欧洲的战乱和虐犹,大量逃生的犹太人进入上海,使这里成为犹太人避难的诺亚方舟。以上海提篮桥犹太人的生活史为主题的《空间•故事•上海犹太人:提篮桥的过去与未来》日前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昨天,译林出版社在上海...
评分摘自《文汇报》 作者:吴 越 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欧洲的战乱和虐犹,大量逃生的犹太人进入上海,使这里成为犹太人避难的诺亚方舟。以上海提篮桥犹太人的生活史为主题的《空间•故事•上海犹太人:提篮桥的过去与未来》日前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昨天,译林出版社在上海...
空间·故事·上海犹太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