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3月至7月,芥川龙之介到中国进行采访,先后游历了上海、苏杭、北京、天津、武汉、大同等地。回到日本后,他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成游记,在《每日新闻》连载。本书是这些游记的结集。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他所看到的风景名胜和中国风貌,夹杂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华期间,他还拜访了章太炎、辜鸿铭、郑孝胥等人,本书对此均有记录。
芥川龙之介(1892-1927),他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他全力创作短篇小说,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便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丑恶性,因此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品如《罗生门》、《竹林中》已然成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很难接受的,作者眼中的中国简直是一无是处,诗情画意的西湖的换面他给一个撒尿的人来个特写,京剧名伶的绝代芳华他来上一把黄鼻涕,让你不得不一边读一边骂作者的神经质或者偏激狂。 但是合上书,你把刚才的换面重放一边,你又怎能否认它的真实呢?那个...
评分看芥川的作品,感觉严肃而悲观,但是这个中国的游记却竟然能够有点幽默感。 中国人看到别的国家的人,来游览评说自己的国家,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呢,则感到一种侮辱感,愤然说,竟然敢说我们泱泱大国西湖水脏,乞丐恶心和国民猥琐?其实我们去别人的国家,也不是一样,容易看到...
评分芥川龙之介还是太年轻,他旅行所抱的心情,像极了我们小学时代的春游——对文物古迹兴味索然,只要稍有不爽,便开始大声抱怨。 芥川的心思太细,所以这段旅途处处是缺点,时时有荆棘。时刻的不如意令他在躲雨时,甚至同他的日本向导朋友发了火…… 任性的芥川说了那时中国不少...
评分不知是否是因为得知芥川龙先生写此文背景,读起来总有些仓促和应付了事的感觉。 1921年日本人首次来着中国,当景、当时、当势都应该触发出一代巨匠更为精彩的感悟和见地。但字里行间透露的无非是为赋新词的絮叨,实在失望。
评分张爱玲说:“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来看中国的一切,也不失为一桩有意味的事。”但总归是不同的,哪怕张爱玲故意用槛外人津津有味的眼光来观察京戏、街道、市井、人群,细细描绘白日黑夜里混杂的日常生活,仍有止不住的喜爱在文字底下暗暗流动:“一切都是连在一起的……即使忧愁...
总有种他有口气提不上来,快要被吓死在中国的感觉
评分哎哟
评分很尖锐的一幅幅中国二十年代现状
评分彼时的中国,以及彼时的国民。南满铁路是一条匍匐在高粱根上的百脚蜈蚣。
评分第一次读芥川的书,写的很好。该找些他写的其他书看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