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植物學

中國文學植物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讲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所学与植物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田野工作与古典文学都是他的最爱。数年前,将台北植物园从研究用植物园成功转化为教学园及台北市民优质休憩点,让民众在林木花草中,悠哉吟咏古典诗文。著有《草木》、《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等。

出版者:貓頭鷹出版社
作者:潘富俊
出品人: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11-5-30
价格:NT$4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120739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植物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学与自然 
  • 文学 
  • 绘本 
  • 科普 
  • 植物之书 
  • 古典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植物學可以解開《紅樓夢》的歷史懸案?印證唐朝中西文化交流頻繁?

《紅樓夢》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所寫,高鶚有沒有狗尾續貂?從「植物」可以得到答案。唐朝盛世時的首都長安據說充滿異國風情,這樣的景致也可以從「植物」一窺堂奧?

兩千年來,第一位用現代植物學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跨界奇才!

你到過台北植物園,逛過「詩經植物園區」嗎?欣賞荷花時,可曾留意池畔的「唐詩植物」、「宋詞植物」教學看板?這些都是作者潘富俊博士的創舉!作者累積近半世紀的研究、親筆點評近萬本中國典籍、走過兩岸三地上萬里路,終於開創這門嶄新的學科,運用現代植物學的科學方法研究中國經典,並在各大專院校開課。兩千年來先民的智慧結晶有了嶄新的欣賞視角。

古今植物名稱有很大的差異,時代離得愈遠,差異就愈大。以距今兩千年左右的《詩經》收錄的一三七種植物為例,名稱古今相同或類似的只有二十種,占比不到15%!植物代表的意涵的變化也耐人尋味,如「柳」,最初象徵文人氣節,如「陶潛五柳」,後來因為音近「留」,折柳送別表示離情依依,但到了宋元以後,卻衍生出「殘花敗柳」、「花街柳巷」、「尋花問柳」負面用法。植物在不同朝代出現的比例還可以反映時代氛圍,比如唐代版圖擴大,中西文化交流密切,詩中就出現了來自遙遠印度、西亞,甚至非洲的植物(罌粟、胡麻、波斯棗等)。

作者翻遍浩瀚書海,遠從《詩經》、十三經、《全唐詩》,近逼清詩,以地毯式的搜尋方式,逐字逐筆過濾所有作品,書末皆以筆畫下密密麻麻的「正」字計數記錄。不只「眼到手到」,為了驗證古人所言真偽,作者還實地一一探訪作品提及的每種植物,並考證當地自然生態,還原幾千年來文人筆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朝代有著不同名稱與寓意的植物概況,並找出植物引進中國的脈絡,同時分辨虛實,釐清作品的寫實與想像。跟著作者的腳步,我們發現,只要稍微留心,古典文學中的植物常可在生活周遭發現,讓我們一面親近古典詩詞,一面認識植物。

【專文推薦】

◎黃生 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專業推薦】

◎王基倫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洪淑苓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康來新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蔡珠兒 作家

◎蘇鴻傑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走入植物的世界,印證文學的心靈。──王基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閱讀本書,就像闖進文學的桃花源,令人流連忘返。──洪淑苓/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在文學中觀花賞木,真是富有!而且,還不必交奢侈稅。──康來新/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中文和植物的寶典,簡直是夢幻之書。──蔡珠兒/知名作家

◎遍覽中國古文群芳譜,今日始見百花真面目。本書帶領亞熱帶的台灣子民,熟悉地大物博的中國文學植物,也讓現代的中國人更了解古文中所詠頌的民俗植物。──蘇鴻傑/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内容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从诗经、楚辞、小说、成语典故、国画中的植物,以及文学中的植物名称、与文学的相关性,以及文学中的蔬菜瓜果、药用植物、庭院观赏植物等方面进行阐述。 好的地方是,终于让我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植物名称为何物,...  

评分

怪不得有人说这届文津图书奖中科普类占半壁江山,大概也把本书算上了。其实,本书是跨界的成果,由热爱古典文学的植物学家完成。虽然跨界现在很时髦,喜欢专业之外领域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当真格动笔写如此高水平著作的,也是凤毛麟角。这本书看上去比较学术,其实对于学生...  

评分

评分

汪曾祺先生散文集《人间草木》里有段话:“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这是文人笔下的日常烟火;潘富俊的《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则如此写:西瓜原产非洲,约在南北朝时进入中国,古人称为“寒瓜”...

评分

感觉整体结构上还是欠考虑,有些凌乱,个人觉得能否在书后做一个每种植物的诗文典故出处,便于查阅。  

用户评价

评分

尤喜这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的文风,以及细小而有趣的知识。排版同样舒服。

评分

也算有些新颖观点,但窃以为即以业余国学和植物爱好者,未尝不能写出这么一本书。

评分

索引不太方便,建議借鑒日本圖鑒,把主要的頁碼加粗,以便查閱。13-6-30

评分

索引不太方便,建議借鑒日本圖鑒,把主要的頁碼加粗,以便查閱。13-6-30

评分

也算有些新颖观点,但窃以为即以业余国学和植物爱好者,未尝不能写出这么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