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港》19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圳宝安的一个农民说过这样一句话:“‘改革开放’这4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陈秉安的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即记录了深圳30年百万人越境香港的那段历史。
陈秉安
1948年生于湖南桂阳,1968年赴乡村插队务农,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桂阳县运输公司工人,桂阳县卷烟厂工人,《主人翁》杂志编辑,《深圳风采》杂志副主编、主任编辑,《深圳周末》主编,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中篇报告文学《来自女儿国的报告》等。
非常感谢作者搜集了这么多资料,讲述我们并不太清楚的故事。大格局下的小人物,如果是龙应台来写,有些故事可能能把我写哭。这么好的题材,我是多么想表扬这本书啊。可惜本书的那些故事读起来就像是文摘副刊的历史八卦小文。我讨厌写得像小说的历史,中国人写历史的习惯,就是...
评分陈秉安:《大逃港》,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2018年重印 20181003 曾经听闻围绕柏林墙有“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故事,在柏林墙倒塌前,守卫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而过的青年。虽然这些卫兵仅仅是为执行命令,别无选择,罪不在己。然而法官认为: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
评分网上有人批评这本书是“知音体”,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如果能从头到尾把这本书认真读完,就会发现作者其实是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这两个视角来穿插记述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共同谱写了宝安县(也就是深圳)解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962年,“深圳莲塘、罗芳村...
评分 评分生存下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书里那么多故事告诉我的第一件事。通过书页,我在努力地了解什么是一无所有,所以也震撼于那句“我们这一代人是用命在拼搏,才有了外人眼中的香港奇迹!”香港的繁华,突然有了温度,有了沉甸甸的历史感,因为那些造就繁华的人,是我们共同的死...
里面有个在运动中失去父母,也跟兄弟妹妹失去联系的梁成功,跑到香港后生无可恋,沉醉于烟花柳巷,十万人逃港事件发生后,他去召妓,点的那个年轻的妓女面对他害怕得全身发抖,他从女子后脖颈一块被烫伤的印记认出这是他的妹妹,两人抱头痛哭。
评分“改革开放四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
评分在看这本书之前,一切的情节都是意料之中,这在我以前接受的洗脑教育中是无法想象的。其实,善恶就是这么简单,人类太无聊了,慢慢的,就搞反了。很多时候,很多人并不是价值观的残缺,而是一个很低级的问题:了解的信息被扭曲了,或者压根儿不了解。有时候想起来,很悲怆。。
评分六二大逃港真是太惊人。很多人逃港是危险性很低的,主要看政策和官员的良心。港英政府对逃港者总体很宽容,和中国政府对待逃北者的态度完全不同。
评分当你用22年去做一件事,连上帝都会帮助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