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

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丁云亮
出品人:
页数:326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2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1141130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化研究
  • 劳工史
  • 工人文化
  • 当代中国
  • 劳工研究
  • 上海学
  • 阶级
  • 都市主义
  • 阶级话语
  • 叙述分析
  • 社会表象
  • 语言权力
  • 意识形态
  • 文化研究
  • 话语建构
  • 社会结构
  • 身份认同
  • 批判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文化经验》(作者丁云亮)以文化社会学视野,通过观照1950年代上海工人阶级话语叙述的内容和方式,揭示地方性工人阶级的文化经验,使人们认识到新制度建构下的工人个体、群体与国家、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新意识形态的话语生产和阶级实践之间的表象关系,借助基层社会动员机制得以显现。以识字为中心的学文化运动,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上,重新唤起工人阶级的自我意识,提升了阶级成员的社会地位。在文化、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大力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使得职工《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文化经验》群众在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中,进一步展现了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上海女工人数及在工人总人数中的比例,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妇女的就业领域扩大到各个部门,虽然频繁的政治运动难显真正的性别意识,但在公共领域高涨的参与激情,还是呈现出眩目的色彩。工会的转型主要是职能的变换,上海工会宏观结构单一、集中,在整个50年代,对上海工人阶级的组织教育、生产建设及落实政府的各项政策方面,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按照行政和工会是紧密配合关系的要求,动员工人搞好生产成为工会的主要任务。空前庞大的科层制结构组织,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稳定形象,上海的工厂也不例外,都属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一个个部件,工人阶级在社会结构体系里与其他阶级、以及工厂内部,都形成新的人群关系,个体性话语与权威性话语、公共性话语时有冲突。阶级话语强有力的、灵活的表达形式,既来自于对现实的反映。又有助于对新的社会秩序的维持。它们通过诠释社会关系,形塑着工人的思想意识、价值信仰,同时与阶级实践建立联系,使他们自觉投身社会行动中去。但国家主义理念将阶级话语纳入自己体系的过程,又是一个充满矛盾、张力的过程,延续下来的历史传统依然复活着上海工人文化自身的特质。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理论构想
三、文献述评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文化
一、识字的政治
二、文化诉苦
三、新闻讨论会
第三章 工人阶级知识分子
一、文艺实践
二、学理论
三、技术革新
第四章 新女工
一、妇女解放
二、平等意识
三、阶级身份
第五章 工会转型
一、组织教育
二、生产中心
三、职能危机
第六章 人群关系
一、 道德经济
二、工农联盟
三、青工“三关”
第七章 结论:话语的秩序
一、强阶级隐喻
二、想象的共同体
三、地方性知识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50)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局部可以,整体不够紧密,有脱节。

评分

局部可以,整体不够紧密,有脱节。

评分

局部可以,整体不够紧密,有脱节。

评分

我去,居然就是《身份建构与物质文化》这本书的下半部~吐槽无力

评分

我去,居然就是《身份建构与物质文化》这本书的下半部~吐槽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