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郊区的城市

没有郊区的城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戴维·鲁斯克
出品人:
页数:193
译者:
出版时间:2011-3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97964
丛书系列:都市文化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城市
  • 城市社會學
  • 城市规划
  • 美国
  • 社会学
  • 戴维·鲁斯克
  • 城市研究
  • 公共政策
  • 城市规划
  • 郊区
  • 都市发展
  • 社会变迁
  • 现代城市
  • 空间结构
  • 人口流动
  • 城市化
  • 生活方式
  • 基础设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没有郊区的城市》是戴维·鲁斯克的重要著作之一。他利用大量的数据分析了美国320个大都市地区522个中心城市从1950年到1990年的社会状况,令人信服地论述了美国城市的经济发展、种族矛盾、公共管理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值得中国借鉴。

作者简介

戴维·鲁斯克(David Rusk),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问题专家之一,曾经做过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的市长,现为独立的城市政策问题顾问,出版过多部有关城市与郊区问题的著作。

王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住区发展和城市住房政策等。

郑德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规划和大城市发展战略等。

目录信息

前言致谢绪论本书结构第一章 美国城市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1:真正的城市是整个大都市地区——包含城市与郊区 经验教训2:大部分美国黑人、西班牙裔和亚裔住在城市地区 经验教训3:“二战”后所有的城市增长都采用低密度的郊区形态 经验教训4:为了满足人口的增长,城市必须是“弹性的” 经验教训5:几乎所有的城市区域都有所增长 经验教训6:一些中心城市在增长,另外一些城市则呈现萎缩 经验教训7:低密度城市可以通过填充式建设来实现增长,而高密度城市则不可 经验教训8:弹性城市能拓展其发展范围,而非弹性城市却不能 经验教训9:一个城市一旦停止发展就意味着开始衰败 经验教训10:弹性城市“受益”于郊区增长,非弹性城市“施惠”于郊区增长 经验教训11:不恰当的州立法规将束缚城市发展 经验教训12:社区邻里可以置城市于发展困境 经验教训13:老城市安于现状,新城市则目标宏伟 经验教训14:种族偏见决定了发展模式 经验教训15:非弹性城市比弹性城市更割裂 经验教训16:非弹性地区黑人和西班牙裔都受到隔离 经验教训17:城郊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比大都市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问题更严峻 经验教训18:分散的地方政府导致割裂,统一的地方政府促进区域整合 经验教训19:分散的公共教育比集中统一的公共教育更易导致隔离 经验教训20:全球化经济制定游戏规则,但地方可以决定自己如何参与游戏 经验教训21:城郊之间收入差距越小,整个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越好 经验教训22:非弹性城市较之弹性城市集聚有更多贫困人群 经验教训23:弹性城市有较好的债务等级 经验教训24:自发的内城重建还没有出现 结论第二章 大都市地区特性 极限点 没有郊区的城市第三章 城市拓展战略 四个战略 城市“优先发展选择” 大都市地区政府的定义 州政府的推动 联邦政府的推动 市民的推动第四章 结论和建议后记附录:按照弹性分类的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地区参考资料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没有参考价值

评分

作者将美国城市诸多问题的解决,比如内城的衰落、种族隔离与集中、城市的蔓延等寄望于大都市地区政府结构的重组。这种观点来自于他的大量数据的分析,并归纳出一个“弹性城市”的概念,弹性城市逐渐发展为一个没有郊区的城市,也就是社会平等、经济活跃、种族隔离指数低、公共管理机制更加统一。但现实问题是,美国各派别不同的政策主张,并不能在大都市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同心协力。因此,他又寄望于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策三个层次来进行公共治理。美国关注的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内城问题,中国关注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郊区问题,所以西方的城市治理逻辑并不适用于中国。

评分

美国本土化的信息比重很大,毕竟是针对美国城市的研究,举个例子随便一个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就超过的美国的大城市。

评分

书中也说了,应该叫离不开郊区的城市

评分

作者将美国城市诸多问题的解决,比如内城的衰落、种族隔离与集中、城市的蔓延等寄望于大都市地区政府结构的重组。这种观点来自于他的大量数据的分析,并归纳出一个“弹性城市”的概念,弹性城市逐渐发展为一个没有郊区的城市,也就是社会平等、经济活跃、种族隔离指数低、公共管理机制更加统一。但现实问题是,美国各派别不同的政策主张,并不能在大都市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同心协力。因此,他又寄望于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策三个层次来进行公共治理。美国关注的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内城问题,中国关注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郊区问题,所以西方的城市治理逻辑并不适用于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