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今朝》原型是作者李歐梵教授於2009年在香港大學用英文作的六個公開演講,講題正是作者最關心的人文課題──文學、電影、音樂、建築,並將之和今日香港的日常生活連在一起,是一本最佳的通識讀物。
作者提出「人文今朝」這個口號,內中含有一個只有今朝的危機感:作者認為在全球化的現代性影響下,我們的生活和思想模式似乎只有一個今天和現時,而且 (至少在西方) 唯「我」獨尊,處處以個人的享樂為生命意義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很容易流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明天是不是會更好?誰管它呢?世界變化太快,管它也沒有用。在這種心態作祟之下,我們的心胸和視野其實變得更狹小了。於是形成另一個悖論:互聯網上提供的訊息愈多,我們所得到的真正知識性的智慧愈少,人變成了一個受感官慾望支使的動物,而這種慾望,基本是一種物欲——對物的崇拜和享用,而這種拜物欲的背後當然是資本主義的市場消費。
作者為每課講題精選了進一步閱讀書單,對人文知識有興趣、喜歡創意思考的老師、學生和普通讀者,這實在是一本最佳的入門讀物。
李歐梵,河南太康人,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榮譽博士,中央研究員院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曾任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曾任教普林斯頓大學、印地安那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著述包括:《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中國現代作家中浪漫的一代》、《中西文學的徊想》、《西湖的彼岸》、《上海摩登》、《狐狸洞話語》、《世紀末囈語》、《尋回香港文化》、《都市漫遊者》、《清水灣畔的臆語》、《我的哈佛歲月》、《蒼涼與世故》、《又一城狂想曲》、《交響》、《睇色戒》、《人文文本》等。
本文为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4月16日为北京大学第三届胡适人文讲座的“开场白”,刊登于《南方都市报》。 读书多年,终于悟出,治学是一种志向、一种劳作,同时也是一种乐趣。缘于个人性情,从事有趣的研究,这样做学问,“好玩”。以前不好意思直说,直到读鲁迅《〈木...
评分阅读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它可以是很私密的体验,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分享。并且,这两者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当私密性的体验所带来的喜悦转变成为一种开放式的分享时,阅读便完成了在创造的过程。我自己不过是通过读书写评来浅尝这样的过程,而像作者这样把阅读经验变成“人文六讲...
评分为“哈佛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的头衔所吸引,我也买了李欧梵的《人文六讲》,感觉一般,甚或说有些失望,或许是先前的期望略为高了一点吧。 据序言,本书是基于09年秋李欧梵在港大所做的六场公开演讲(英文)而作的中文文本。这六场演讲的主题涵盖了文学、电...
评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在改革开放初期像是一面旗,把中国人急于摆脱穷困的决心高高扬起,有谁会不期望民富国强?但是,如果一个国家过于强调功利与效率至上,人们极度尊崇享乐和物质崇拜,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连文化都变成了商品,人的灵魂无处寄托,那就...
评分阅读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它可以是很私密的体验,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分享。并且,这两者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当私密性的体验所带来的喜悦转变成为一种开放式的分享时,阅读便完成了在创造的过程。我自己不过是通过读书写评来浅尝这样的过程,而像作者这样把阅读经验变成“人文六讲...
增多了些对人文的泛泛了解。
评分大师的人文观颇受益
评分此书可提醒自己人文素养太弱。
评分很基础的读物,附有的推荐极富个人趣味。最感兴趣的是,21st的建筑进入人文的再实验,谁是实验对象的抉择者?建筑终究会不会沦为一种学科的附丽?作者所希冀的建筑/人文流于日常是不是其中的一种变形?
评分大的关怀。大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