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报”时期《东方杂志》研究

“选报”时期《东方杂志》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丁文
出品人:
页数:398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2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7487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硕博同学的大作们
  • 清末
  • 报刊
  • 东方杂志
  • 舆论
  • 文学与文艺研究
  • 思想史
  • 史料考辨
  • 近代史
  • 新闻史
  • 期刊研究
  • 文化史
  • 思想史
  • 民国史
  • 《东方杂志》
  • 选报时期
  • 媒体史
  • 社会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选报"时期 研究(1904-1908)》以1904至1908年的《东方杂志》为考察对象,以“选报”为切入点,探讨这份杂志对于同时期报刊舆论的选择性呈现,及其在自我空间内构筑理想的舆论形态的努力。这一时段的《东方杂志》对于当时几乎所有的重要报刊均有所选择,而它如何通对同时期报刊舆论的吸纳、过滤、屏蔽、传播,来经营属于自我的“选报”空间,是一个富有张力的论题。通过探讨它的创办契机、群体际遇、报界源流等等,有助于从一份刊物的视角观照晚清报刊舆论的整体景象。

作者简介

丁文,女,1978年生,江苏南京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报刊与现代文学。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十余篇论文。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周作人日记研究(1898-1917)”。

目录信息

导言
第一章 时代漩涡内外传统士人与近代出版的相遇
第一节 甲辰年间的“甲午记忆”
一、 出版情境的挪借
二、 历史叙述与个人际遇
三、 《东方杂志》的甲午回溯
第二节 “戊戌党锢”与海上出版
一、同乡·同年:商务编译所之成员聚合
二、“本社同人”考辨
三、近代都市中的“文化隐者”
第三节 “官”“民”调和的办刊理念
一、“文明国”与“新闻纸”
二、《时务报》:《东方杂志》的潜在对话者
三、营造一时之“国论”
第二章 “搜罗宏富”背后的“选择精审”
第一节 “类己性”中的众报拼图
第二节 传世意图下的文章 经营
一、循书籍之体例
二、“一字一句间”的“经营之苦迹”
第三节 “节录”的文本遮蔽
一、被删削的“潜文本”
二、避绕时忌之外的深层考虑
第四节 体例设置中的自我定位
一、从日报论说到“名论要件”
二、“时评”与“杂俎”
三、“足为课吏造士之助”
第三章 “选报”空间的建构
第一节 两种文本的冲突与弥合
一、异质元素的滤除
二、删改中的自我彰显
三、文本与意旨的采撷
第二节 “本社撰稿”主题变奏中的“选论”
一、精心构建的“众报一辞”
二、他山之石与镜中之像
三、“本社撰稿”的自我诠释
四、“选论”的“触角”效应
第三节 作为“选论”文本重写形态的“本社撰稿”
一、“本社撰稿”的双重特性
二、“评论之评论”
三、 文本重写的生成过程
第四章 事件聚焦中的舆论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北大博士的论文,真的好棒,一开始是被目录吸引的,因为目录我根本没看懂。后来看了绪论才知道大概说的是什么

评分

北大博士的论文,真的好棒,一开始是被目录吸引的,因为目录我根本没看懂。后来看了绪论才知道大概说的是什么

评分

其实看到这个题目,基本就能想到其所研究的内容范围无外乎会涉及杂志背后的各位“本社同人”自身背景对于杂志风格的影响;在“选报”这一特殊体裁下《东方杂志》是如何通过使用诸如删减、修改、有意选文等选报手段与“本刊撰稿”相配合来表达对当时时事之评价、阐述对于某一概念(如书中所举的“民气”)的观点以及迎合杂志受众群的口味。相比于其他新闻报纸,“选报”时期的《东方杂志》颇有一种借他山之石以利自己之器的意味。回过头来看,这部著作确实也没有超脱以上的研究内容,但也无疑是一个很扎实的文本分析及社会史研究,所涉及的诸如《东方杂志》与各报间的互动以及其自身在所谓“舆论场域”中的定位生存之道都还是蛮有启发的。

评分

其实看到这个题目,基本就能想到其所研究的内容范围无外乎会涉及杂志背后的各位“本社同人”自身背景对于杂志风格的影响;在“选报”这一特殊体裁下《东方杂志》是如何通过使用诸如删减、修改、有意选文等选报手段与“本刊撰稿”相配合来表达对当时时事之评价、阐述对于某一概念(如书中所举的“民气”)的观点以及迎合杂志受众群的口味。相比于其他新闻报纸,“选报”时期的《东方杂志》颇有一种借他山之石以利自己之器的意味。回过头来看,这部著作确实也没有超脱以上的研究内容,但也无疑是一个很扎实的文本分析及社会史研究,所涉及的诸如《东方杂志》与各报间的互动以及其自身在所谓“舆论场域”中的定位生存之道都还是蛮有启发的。

评分

北大博士的论文,真的好棒,一开始是被目录吸引的,因为目录我根本没看懂。后来看了绪论才知道大概说的是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